2023年10月28日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宜城探索

宜城市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中共宜城市委书记 武义泉


自开展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作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宜城市以落实宅基地制度改革“三权分置”为主线,以农民现实需求为导向,统筹资源要素,系统靶向发力,持续释放改革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农民和集体收入双增加。


探索五项机制  坚持稳慎推进

严格遵循《农村宅基地制度试点实施细则》和新一轮宅基地改革试点要求,坚持“一户一宅”原则,重点在宅基地资格权益保障、有偿使用、有偿退出、使用权流转和监管执法等五项工作上探索创新。

一是探索宅基地资格权保障机制。建立宜城市农民宅基地资格权益数据库,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颁发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证书9.9万本,实现应发尽发。

二是探索农村建房监管机制。将宅基地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执行“无规划不审批、无设计不建房”制度,出台并执行市、镇、村三级宅基地建房动态巡查制度,有效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

三是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机制。对农户宅基地超占部分实行“分段+调节”的阶梯式收取有偿使用费,鼓励农户通过公益活动抵扣缴费,得到村集体和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支持。全市村级组织第一轮收取超面积有偿使用费77196宗1509.96万元,第二轮收取10903宗305.26万元,收取率100%。

四是探索宅基地有偿自愿退出机制。按照“退出有序、退出有路、退出有利”思路,通过政策项目引导的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宅基地退出与农民聚居区建设、工业项目征迁、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旅游等相结合的有偿退出模式,共退出宅基地2161宗、面积1055.6亩,有效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保障了农民宅基地权益。

五是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制定《宜城市农村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暂行办法》,成立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及农房使用权的流转交易平台。新一轮改革至今,已流转宅基地557宗,其中出租362宗,合作入股160宗,转让互换35宗。


突出五个先行  夯实四梁八柱

以落实“三权分置”为主线,聚焦完善依法取得、节约利用、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组织架构先行。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改革专班,统筹改革工作,召开各类工作会议100余次。

二是规划布局先行。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批推进全市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183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宅基地审批和用地布局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三是信息调查先行。对全市农村宅基地权籍、面积、利用现状进行核查摸底,调查核准全市宅基地总宗数109475宗,面积52289.3亩,全面摸清农村宅基地底数。

四是制度管理先行。制定出台《宜城市农村宅基地审批及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等17项规章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已受理67宗农民建房线上审批申请,审批时限从两个月缩短到20天左右,大大提高了宅基地审批效率。

五是宣传培训先行。采用墙绘、横幅、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在全市各村、组显要位置进行政策宣传。组织全市所有镇(街道)开展培训33场次3200多人次,印制改革政策汇编1万余本,确保全市所有镇、村干部人手一本,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推行五种模式  多元释放红利

聚焦人多地少、城乡用地供需矛盾等突出问题,探索推行五种开发利用模式,着力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激活宅基地权能,共盘活闲置宅基地1422宗。

一是宅基地租赁模式。南营街道王家湾村70多户农民将闲置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出租,建设农特产品电商产业基地,先后发展35户电商,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个,该基地主要商品“宜城红薯”获评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

二是村集体、农户和企业合伙经营模式。南营街道龙潭村探索“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N”的合作模式,打造城市周边游目的地——龙潭小镇,村集体年增收80多万元。

三是综合开发模式。雷河镇七里村引导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100多亩,建成农民公寓和工业厂房出租,既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四是调整转用模式。刘猴镇胡坪村通过保留村民腾退的房屋,改建成智慧农旅体验馆、民俗博物馆、农耕记忆馆、农家乐等,带动当地特色产品销售,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五是农户自营模式。小河镇高康村利用交通便利优势,将国道沿线50宗闲散宅基地打造成高康美食长廊,发展农家乐、餐馆32家,年接待食客20余万人次。


统筹五项工作  推动系统发力

坚持系统集成理念,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改革工作融会贯通、一体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通过“清人分类”,对农户宅基地资格进行认定;通过“清产核资”,为回购农户闲置宅基地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通过“股权配置”,为农民参与村集体宅基地增值收益分红提供依据。

二是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平台为依托,通过腾退农民闲置宅基地,形成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入市,增加土地增值收益。目前,宜城已成功入市37宗207.02亩集体土地,总成交价款3242.9万元,增加集体收入1529.4万元。

三是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手段,通过成立村民理事会,将村级宅基地管理、使用、收益纳入村规民约,将“一户多宅、多占超占”纳入乡村治理积分制扣分项,鼓励村民主动退出宅基地。

四是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通过引导鼓励农民腾退闲置、废弃宅基地,拆除乱搭乱建和超面积封闭庭院,打造了一批村内循环路,改建了一批公益活动场所、景观带,使农村环境有了革命性改观,催生出流水镇莺河村、刘猴镇胡坪村等一批省级美丽乡村。

五是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方向,在保留农民集体组织成员身份和土地权益待遇“两个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允许农民“带着土地进城”。同时,推动公共服务下沉,着力解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后,本地农民市民化后的养老保障、就业就学、股份分红等“后顾之忧”,先后转移农业人口4万多人。

--> 2023-10-28 中共宜城市委书记 武义泉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49016.html 1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宜城探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