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委党校副校长 孙大发
天心洲村地处石首市小河口镇城区东北方,共有21个村民小组3447人,耕地面积约9600亩,洲滩资源近2200亩。这里沃野平畴、厂房林立、村居成排,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映生辉、自然风光与田园美景相得益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240万元以上。
近年来,天心洲村以村党组织为龙头,以“五旗联动工作法”为抓手,不断探索完善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1
树“党建引领”红旗
确保“联得紧”
全村完善“党建+市场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天心洲村设总支部1个,党支部3个,有党员94人。2022年4月引进湖北万里食品有限公司,村里预备党员刘望担任该公司负责人,村党总支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户经营性和务工收入。
鼓励农户通过资金、土地、技术等方式入股生产合作社,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以石首市群发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主体,组织流转500亩土地作为股份制,年入股分红收入30万元,人均可增收近2000元。通过以上路径,极大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
树“产业兴旺”红旗
确保“带得准”
村委会坚持以强村富民为根本,不断拓宽发展渠道,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通过“土地+规模流转”模式,将洲滩、部分外出务工和无劳动能力群众的土地租赁流转,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8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企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多赢”局面。建立“土地再利用”模式,村委将近700亩低洼地进行改造升级开发成虾稻田,配套生产设施后,再承包给本村近30户群众和脱贫户,每户平均可增收近8万元,村集体可增收30万元。
培育农村电商,助力村级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村委的帮扶下,湖北万里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成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大型农产品龙头企业,今年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投资800万元建设的预制菜深加工基地正依托本地电商团队扩宽销售渠道。
3
树“人才发展”红旗
确保“拓得广”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和“硬支撑”。小河口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励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加强村级发展顾问、荣誉书记日常联系。今年,该镇在深圳精心筹备了一场招商推介会,邀请石首籍发展顾问和荣誉书记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和建言献策,同时成立小河口镇驻粤流动党支部,加强了与发展顾问和荣誉书记的联系。
二是扶持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对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人才,在财政帮扶、品牌建设、奖补政策、用地统筹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三是培训造就一批高素质农民。从技能培训扩面、高素质农民培养、电商直播品牌打造等多个方面,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就业需求,采取“定岗式培训、定向式就业”模式,提升农民本领和致富能力。
4
树“乡风文明”红旗
确保“留得住”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是聚焦村民自治,开创乡风文明新理念。发动467名群众加入网格“啄木鸟”队伍,参与矛盾纠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基层治理活动,通过揪“痛点”、疏“堵点”、抓“盲点”、造“亮点”,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二是聚焦典型选树,开创乡风文明新格局。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举办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聚焦企业文化,倡导企业回报社会新风尚。牧原集团分公司作为村党组织引进的一家大型企业,每年为该村应届大学生发放3000元-5000元的助学基金,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主动担当精神,传播了正能量。
5
树“生态宜居”红旗
确保“富得实”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天心洲村围绕“三清两治一绿化”目标,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拆到位、保畅通”要求,积极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治理。2023年以来,集中拆除28个破败建筑、10间危险房屋、1处“两违”搭盖,为农村路网规划和新村建设腾出空间;投资50万元对村居环境卫生整治提档升级,绘制文明文化墙368平方米,种植绿化树木1080棵、改造路灯55盏,挖掘乡土文化元素,推动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通过参加市、镇两级常态化组织的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共同缔造比点观摩拉练活动,拓宽了村两委的工作思路。全村积极消除道路交通严重安全隐患,村委会出资5万元、村民出工出力,共同建设小龙虾交易平台,总硬化面积200平方米,为全村特色种养发展提供了安全、便利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