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 胡先平
近年来,郧阳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强县工程的相关要求,将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青龙泉社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和美社区,让搬迁群众从最初“不想来”到现在“不想回”。不仅实现了“挪穷窝”“拔穷根”,更实现了“富口袋”“富脑袋”,先后荣获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坚持产业先行 让群众搬得进稳得住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郧阳区坚持搬迁与产业同步谋划,做大做强帮扶主导产业,解决群众搬迁后无法增收的顾虑,以产业促搬迁。
因地制宜选产业。深度研究搬迁群众群体特征,综合分析搬迁人口结构、生产习惯、搬迁目标、区位特点等因素,靶向寻找、充分论证,选定香菇、袜业作为主导产业。香菇种植占地小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郧阳气候条件适宜,为此郧阳区成立调研组考察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河南省安阳市西峡县等香菇种植大县,邀请专家学者和专业机构对郧阳香菇品质进行检测,充分论证了香菇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条比较长,技术门槛不高,为此郧阳区抢抓浙江诸暨等地袜业企业转移机遇,引进袜业企业落户,发展其后道工序,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需求。
优中选优引企业。坚持建房先建厂、增收先增岗,制定招商地图,反复比选、优胜劣汰,引育龙头企业。2017年引进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三板上市企业湖北裕国菇业落户郧阳,在青龙泉社区建设香菇种植基地,成立十堰市昌欣香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76亿元改造升级原香菇大棚并新建智能香菇大棚、香菇深加工产业园和菇菌园体验馆。2018年11月引进亚洲最大袜业公司——上海中昊针织公司投资1.7亿元,利用社区已有厂房建设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公司。
完善配套强链条。依托昌欣公司建成1250亩香菇种植基地,建设香菇大棚1113个,配建香菇深加工产业园、菇菌园体验馆等“接二连三”项目。2022年昌欣公司入选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8亿元。目前新上全自动制棒、点菌、养菌设备和香菇饼干、口服液等深加工项目,建设废菌棒处置车间,形成集菌种研发、菌棒制作、香菇种植、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循环利用等于一体的香菇产业链。依托棉伙棉伴工厂建设袜业车间4万平方米,装备袜机1581台,配套建设袜业后道工序加工车间4个,棉伙棉伴工厂2022年生产袜子1.5亿双,产值达7.37亿元。
坚持多元就业 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郧阳区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和群众关注的焦点,动态施策,对症下药,确保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就近就业、优质就业、稳定就业。
兜底政策让群众“无忧干”。针对群众种植香菇初期无设施、无技术、无资金、怕风险的顾虑,采取统一供棚、统一制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办法,由国有企业出资搭建棚架配齐设施,免费提供给群众使用;开发“香菇贷”累计为352户贷款1760万元;聘请67名技术员包片入户,手把手免费指导,提供技术保障;实行菌棒补贴,开发香菇综合收入保险,制定香菇最低收购价,保证每棒收入不低于8元。针对群众最初到棉伙棉伴工厂上班无技能、工资低、不习惯不稳定的担忧,社区干部与企业挨家挨户敲门招工人,联合企业制定前6个月最低工资兜底保障机制,向务工满3个月的务工人员发放稳岗补贴,为夫妻双方在织袜、机修等岗位工作满3年的务工人员发放6万元房票补助,提高袜企员工稳岗率。社区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8年搬迁前的3980元增加到2022年的17321元,714户群众购置了小汽车。
扶持政策让群众“大胆干”。让农户“有恒产”,采取国企让利、政府补贴、农户分年支付的方式,推行香菇棚架产权到户;采取制棒养菌厂房设备免费使用和建改棚架、冻库建设给予奖补的办法,支持农户变“大户”。提供龙头企业订单和30万元至50万元的袜业贴息贷款与生产车间,出台带动50人以上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奖励10万元政策,4名群众由务工工人向企业主转变,开办袜业后道工序加工车间4个,带动830人就业。
个性政策让群众“都能干”。针对企业对60岁以上老年人就业安全性存在顾虑的问题,与保险公司开发“社区投保、地域为界、人数框定”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打通60岁以上群众务工通道,让他们在“零工超市”灵活就业,既可领工资,又可换取蔬菜、油盐酱醋等日用品。针对群众想就业但苦于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建设幸福食堂、康养服务中心、四点半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530余个劳动力从照顾老人孩子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