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

村庄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杨宏国散文集《行走的村庄》之解析

杨宏国,男,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1974年3月出生,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基层消防救援指挥员。

王克楠

人与人之间缘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具有无限延伸性,笔者记得五年前,通过耿立先生认识了雷州半岛的孙善文,孙善文在今年又介绍我认识了湖北恩施的杨宏国。作为文人之间的相识相知,最简捷的渠道便是阅读他写的作品,尤其是非虚构类的散文,人的情怀处世、情感走向,甚至举手投足,宛若历历在目焉。

经过仔细阅读,杨宏国这部散文集《行走的村庄》写的大部分是村庄里发生的事,作者努力抒写村庄的仪式感、村庄的味蕾以及村庄的眼睛。对于农耕劳动的堡垒村庄,当代中国50岁以上的人大部分有过村庄的记忆,即使城市的青年,当年也通过当时的“上山下乡”运动深入到某一个村庄。笔者就经历过与村民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于农耕劳动由不熟悉到熟悉,由在外观看热闹到深入村庄内部血肉相融,融化进一个村庄的呼吸和心跳。杨宏国本身就是乡下人,他出生在施恩县漆树里这个小山村,山村的植物、房屋、人情世故都在他的心里印下了深深的烙痕,甚至影响了作者的为人处世和从事职业的工作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农耕文明支撑了中国的城市文明,农耕文明是汪洋大海,城市文明仅仅是大海当中的岛屿。

农耕文明的底色决定了作者的情感深度。爱,是生命的正能量,是人类文明的瑰丽花朵。杨宏国这部散文集宣扬的是博爱,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故土之爱,其基调是写人的情感。作者在文集中抒发了对故乡的感情,对亲人的感情,对朋友的感情……花朵是需要土壤的,健康的土壤滋养了健康的花朵(反之亦然)。这部散文集中作者不遗笔墨地抒发了对父亲、母亲、哥哥、姑姑(孃孃)等亲人深深的情感。可是,这些亲人当年面对的生活环境是无比艰苦的,在生活中举步维艰。换句话说,他们头顶着贫困的大山去挣扎着活命,心怀希望却忍受着困苦。作者的父亲的肩膀扛起了所有的日子,母亲无微不至照顾六个儿女,姑姑(孃孃)对作者更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有漆匠二哥,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污染性很强的割漆和熬制油漆劳作……但生活的困顿并没有抹杀了爱,反而生成了爱的凝聚剂,亲人和村里乡亲们抱团取暖,抵抗风雨,奏响壮丽的贫困乡村进行曲。

作者在散文中饶有兴致地挖掘出乡村的“工匠文化”。在原生态的湖北乡村,有许多能工巧匠从事各个行业,并且分工细密:有木匠、漆匠、石匠、劁猪匠,甚至连人民教师这个行业也被称作教书匠。农村匠人的基本特点就是认真,无论做什么行业,都全身心地去做,不怕付出全部心血乃至生命。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出大师,无论是木匠、漆匠,还是石匠、砖瓦匠人,把某一活计做到出神入化的程度,需要付出心血。作者的大叔当了26年的民办教师,既要教书,又要在田里劳作,非常辛苦。但是这位大叔,“教书认真又严厉,每节课,都认真准备讲义,一丝一毫都不含糊。”正是因为有使命感,大叔才对妻子说:“只要让我教书,不给工资我都要去。”不禁令人动容。

优秀散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为读者打开一扇认知世界的窗口。中国的旧乡村都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而杨宏国就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认识农耕文明的窗口,这个窗口便是——漆树里,一个独特的乡村地标。那么地标有什么呢,当然有一双眼睛,一双认知世界的眼睛。世界很大,但简单地说只有两个,一个是善的世界,一个是恶的世界。作者向我们打开了善的世界,以善良的眼睛看着山乡的老屋,宽宽窄窄的路,热闹的集市,看到山上的可食之植物和粗砺的山石。当然,更看到了人,其中包括顺利的人和受委屈的人。作者的亲戚幺嘎嘎是在乡村受尽了委屈的农民,受委屈的原因当然是他的地主出身(系原罪),这位幺嘎嘎的父辈是一个老秀才,省吃俭用购买田地,积累了不大不小的家产,土改时被划为地主,就成了一种原罪,其罪须由幺嘎嘎来偿还。幺嘎嘎困苦的生活状况:“崖边三根木棍,支个狗爪棚,就是寄生的房子。三块石头支个锅,就是裹腹的家什。东乞西讨,东借西挪,延续卑微的生命。”然而,1978年后,这位幺嘎嘎却以微笑的态度对待曾经的“苦难”,一切向前看,他依然热心地在村庄帮人写对联、写碑文、写家书,在乡村治理这块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位幺嘎嘎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正是农耕文明结出的正果。

由于农耕文明打开的这双眼睛是善的,又因善而生出博大的亲情。作者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自己生活拮据,也尽自己的力气去帮助其他人。父亲除了种地之外,他还是一位靠“背力”谋生的男人,“生活的磨砺,锻造了父亲一身真功夫,成为村里肩挑背驮的一把好手,背挑二三百斤不在话下。”作者的母亲一生勤劳,抚育了六个子女,但在晚年不幸中风,“母亲已不能言语,但思维十分清晰……母亲的用意无非是吩咐父亲去拿些腊肉、黄豆、大蒜,让我们带回家去。”这是作者在《母爱无声》所表述的,尤其对自己因为工作忙碌,而回家太少痛心地进行了自责,“太多的借口,汇集成浩瀚的海,我就是那艘海上漂浮远航的渔船。”杨宏国这双慈爱的眼,又传给他的女儿。在这部散文集中,作者用书信体散文的形式写给女儿与女儿谈心,是在女儿的不同成长阶段写的,当女儿即将进入初中的时候,他告诉女儿“坚强是副良药”;当女儿初中毕业时,他告诉女儿,“平凡的人生,一定要有趣”;当女儿进入高中阶段后,他又告诉女儿自己的忧虑,怕女儿丢掉了情怀,也务实地告诉女儿“怕你不会拒绝”。当女儿高中毕业即将迎接高考,他写信为女儿卸掉思想包袱,“只要尽心就是人生的赢家”。当女儿高考结束,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杨宏国衷心祝福女儿“愿你遇见欢喜的自己”,杨宏国的每封信都是以朋友的身份对女儿谆谆教导,而且身教重于言教,让女儿听得见、看得到,找准奋斗的方向,于是,大写的父爱跃然纸上。

--> 2023-12-30 ——杨宏国散文集《行走的村庄》之解析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58362.html 1 村庄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