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3日

白兆山的诱惑

此前一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为什么到了安陆就不走了,要隐居在这“桃花流水”的诗意世界里淡泊明志。安陆,缘何有如此大的诱惑?

我以为,最主要是白兆山的生态境界,让一个诗仙飘逸的身躯停了下来。

恃才傲物的李白,纵然已是斗酒诗百篇,成就诗坛传奇,可在一株株枝梢交比、超然于世的银杏树面前,亦是相形见绌,顿感自身的渺小。他站在参差披拂的垂荫里,脑海里浮现的,不再是巴蜀的雄奇瑰丽,天府国的沃野千里,洞庭湖的烟波浩渺,古都金陵的奇闻异事,以及扬州、姑苏的风花雪月……一株株超越生命极限的银杏树,成了他眼中高不可攀的诗中绝唱,暗示和指引着他静心修炼,禅悟一种境界高深与生命绝美。

是白兆山古老幽深的生态,在遥远的时间里,先把一份宠爱给了天荒地老的银杏,再在煌煌盛世的大唐,由银杏树把她这份宠爱传递给了浪漫豪放的李白。

于是,在白兆山桃花岩,李白和那位何姓阁老一同演绎着民间版本的《山中问答》传说故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李白以一种特有的形式抒发自己对白兆山的美好感受和对隐居生活的天然情趣。

悠悠五千年,白兆山的诱惑,吸引的不仅仅是李白。古往今来,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纷至沓来,韩愈、杜牧、刘长卿、欧阳修、曾巩、秦观……他们都和李白一样,向往白兆山的生态境界,惊羡银杏的风采,恨不得自己也变成一棵银杏,扎根在白兆山,体味生命的大美与永恒。

--> 2024-01-03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58841.html 1 白兆山的诱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