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7日

改革探索 亮点纷呈

主任 王少良

主任 明勇

主任 杨育林

主任 翁永忠

主任 程问清

监事会主任 李远超

总经理 雷萍

当前,全省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各地供销社加快出真招、出实招,部分试点地区以“小切口”展现大作为。

2月4日,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第八届理事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如期举行。7家单位围绕综合改革,立足主责主业作经验交流。

以下为发言拾撷,以飨读者。

黄梅县供销社

做实链式平台 当好联农纽带

以供应链思维、平台化方式整合资源,把农民组织起来、经济联结起来。

县搭平台、镇设节点、村建终端,重塑进村联民平台。全省率先成立县供销集团,省市县交叉持股组建农业服务、集采集配供应链管理两大平台。按“供销社+村级社+农民”模式,分设农服中心站点。开展“16乡镇+49村”改革试点,股份构成按村集体占35%、村民占55%、县供销社占10%,利润40%给村社集体、60%给村民社员。

搭建“地网”、联通“天网”、“商网”直销,织牢惠农利民纽带。整合9家物流快递企业,新建供销智慧云仓。建设黄梅特产馆,半年销售2千多万元。全县农户购买化肥同比下降15元/包,村级社200多个日用品均价低于市场10%以上。

全程化服务、规模化流转、品牌化增值,探索兴村富民路径。完成全环节社会化服务8.36万亩,农民亩均增收560元。按照三方持股模式,发展供销订单服务。助力中国供销粮油黄梅粮食仓储中心发展,打响“黄梅香稻”品牌。

蔡甸区供销社

健全“三会”制度 组建“四有”基层社

去年,指导永安街供销社率先建立健全“三会”制度,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实现了供销社基层组织和服务功能从“无”到“有”再到“强”的华丽蝶变。

做实基层社,把“三无”变“四有”。2022年,创造性提出“招贤引才、责任承包、融合发展”的改革路径,引进武汉科盈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永安街供销社共创为农服务阵地,构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基层社融合发展新格局,恢复了基层社为农服务职能,将无资产、无业务、无人员的“三无”永安街供销社,变身为“有组织、有资产、有队伍、有服务能力”的“四有”为农服务主力军。

规范“三会”制度,服务主责主业。2023年5月,选举产生了永安街供销社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成为蔡甸区首家制度性重建的基层供销社。目前,永安街供销社已增加资本500余万元,拥有万吨级农资储备中心和完整的农资采供网络体系,社员流转(托管)土地面积达3万余亩,农产品加工、贸易、农旅基地、电子商务等各类经营实体30余家。

监利市供销社

构建立体型供销农服新模式

聚焦全系统联合、全过程融合、全要素整合,构建“点、线、面”立体型供销农服新模式。2023年,全托管或半托管150万亩,其中水稻“耕、种、防、收”全托管56万亩。

以合作方式建“点”,完善对接机制。发展“村社共建”“村企共建”,把村级基层社打造成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乡村联络点、前哨站。2023年,新组建村级基层社9个。

以平台支撑连“线”,实现降本增效。把社有专业公司作为服务田间地头的引线,推进社有企业平台化,围绕监利农业产业链打造供销服务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仅工厂育秧、底肥追肥、防虫除草等环节,直接为农户降低成本140元/亩。

以示范带动扩“面”,形成集聚效应。依托社有企业和区域性基层社,实行村集体成片流转土地、供销社整体托管服务。在6个试点村建设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实现“小田并大田”,帮助村集体年增收74.4万元。

谷城县供销社

建设县域末端配送服务体系

建设“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集采集配体系,建成“3园1中心”的集采集配功能区、10个乡镇物流服务站和241家村级服务点,实现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建设基础筑牢体系。集配中心现有仓储面积约2万平方米,供应链公司共代理销售日用品2470个,联合开发特色农产品143种。乡镇物流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为基层网点导入快递收发、农特产品收购、惠农金融等功能。

创新运营提升服务。供应链公司搭建“电商+大数据”平台,8家快递公司、28家商贸企业入驻集配中心;研发“顾乡优选”订货配送APP,使用商户达577家。物流公司开通5条乡镇村物流线路,探索将日用品配送和寄递物流共配相融合。

拓宽市场强化功能。先后带动全县50家企业、合作社的210余种产品,上线“湖北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供销荆选”等平台。包裹快件4至6小时可从县集配中心送到村民手中,县乡村配送成本降低20%。

崇阳县供销社

重塑再生资源产业链

创新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重塑再生资源产业链。2023年,全系统再生资源回收量21480吨,营业额10900万元。

织好回收体系“一张网”。采取“县终端处理+镇次级分拣+村节点回收”模式,构建以城乡回收站点为基础、以乡镇集并分拣为节点、县域终端处理为核心的县乡村三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共建成县级终端集散营运基地(分拣中心)1个、乡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48个,主要回收废纸、塑料、废旧家电、农膜等物资。

答好农业污染防治“一道题”。依托基层社庄稼医院农资服务网点,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开展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以旧换新转运等运行体系,提高回收利用率。全年回收废弃农膜52吨、农药包装废弃物1.2万余件。

下好推进城乡两网融合“一盘棋”。开展城乡生活废弃物和玻璃、纺织品、塑料袋、旧家具等低值物回收,初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全年回收可利用农村生活垃圾5597吨。

房县供销社

监督利剑护航社企行稳致远

围绕“调查研究、反映情况、监督检查、提出建议”,积极探索执行一系列监督制约机制,为全县供销社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用“五环监审”机制,堵住收支漏洞。全面实行“基层社报账、记账员初审、县社财务股审核、分管审签、监事会监审”层层把关机制,去年监审7个乡镇供销社、一个专业合作社总收入294万元、支出283万元,无一违规;监审土城、大木2个乡镇供销社兑付改制工龄补偿、单位部分养老金等332万元。

用“巡查纠偏”机制,维护社企利益。完善“资产定期巡查、审计纠偏提效”机制,坚持每年开展两次巡查社有资产。对企业改制剩余的29处价值7579万元资产建立台账,通过巡查监管,县乡两级租赁收入净增66.8万元。

用“评估价+”机制,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严格在“评估价+市场价”的基础上确定底价,公开三轮竞价出售,确保企业改制资产处置的收益最大化。其中,化龙、青峰等地资产增值近百万元;红塔、土城、白鹤6处资产处置的成交价超过评估价50%至100%。

湖北中和农产品集团

以改革破冰引领扭亏脱困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破解“三能”,实现“三化”,引领集团扭亏脱困。去年,全员竞争上岗率100%,市场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0.5%。

破解“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干部管理契约化。集团层面率先实行“两制两化三破”,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5名80后、90后优秀年轻干部被提拔重用,2名高层停职,7名中层降职降薪,2名被辞退。

破解“员工能进能出”,员工管理合同化。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科学定机构、严格定编制、合理定岗位、对标定薪酬。22名中层岗、63个经营管理岗“全体起立、竞争上岗”。

破解“收入能增能减”,薪酬激励价值化。改革多年以来的平均绩效奖分配制度,突出效益导向,对单位实行目标考核,突出价值导向,对个人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切实解决“该高不高、该低不低”的问题。

--> 2024-02-07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62941.html 1 改革探索 亮点纷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