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黄西林 宋洋洋
“好几年没回家了,今年过年虽然雪很大,但屋里却热乎得很,多亏有了这个柴火炉子,巡察干部真是‘雪中送炭’。”龙年春节,谷城县茨河镇杨村村易迁点居民老方心里暖暖的。
此前,县委第一巡察组进驻茨河镇开展镇村一体巡察,在查阅杨村村财务资料时,一份开支4万元采购60个柴火炉灶的购买合同附件,引起巡察干部注意。
“这个村考虑得还挺周到,为方便易迁点群众冬天做饭取暖,还专门给每户买了柴火炉灶,就是不知道全部发给易迁户没有?”
“那就去现场看一看。”组长当即安排。
第二天,巡察干部便来到易迁点走访了解,有人在家的直接上门核实,家中无人的则根据观察房前屋后的排烟管道判断是否安装。经清点统计,发现该村4个易迁点共安装了54个柴火炉灶。
“还有6个呢?”随行的村干部把巡察干部带到仓库,发现有4个崭新的柴火炉灶还堆放在墙角。村干部介绍,有几户外出务工的易迁户因疫情影响一直没有返乡,所以还未发放到位。
“那还有两个炉去哪了呢。”巡察干部继续追问。村干部道出实情:有1个前几个月被村支书家里借用后未及时归还,还有1个在疫情防控卡点使用后转给了附近的养殖场。
掌握相关情况后,巡察组将问题反馈给茨河镇党委,建议对该村出借惠民物资的行为进行处理,督促该村限期收回,连同仓库闲置的全部及时发放给易迁户。同时举一反三,对全镇惠民物资发放情况进行排查,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惠及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