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4日

大山里

孙又欣(武汉)

夕阳衔山,层林尽染。盘旋在鄂北大山深处的旅游大巴的身影愈拉愈长。亮灯时分,我们住进了一幢名为楚云居的民宿。

山间的清晨被雄鸡唤醒。推窗远眺,晨雾与薄云交融轻笼群山,连绵不绝的山峰如一座座破天而出的浮岛,耳畔此起彼伏的鸟雀声,让人恍若置身于天上人间。

太阳跃出了山巅,雾散云开,莽莽群山里的茂密山林,渐次露出斑驳色彩。时令虽已初冬,但秋却不肯退却,如有灵性般依随山势蜿蜒跌宕,将色彩的符号彰显到了极致。红色当属枫叶,黄色当属银杏,那是一种通透到毫无瑕疵的本真。高大挺拔的杉树,其叶由黄而红浸染,因黄漫红的杂色而独美其美。香樟、野桂、冬青、松柏等一众带叶越冬的树木,身披翠衣,演绎出绿色的通透,那是吸吮过春夏秋三季阳光雨露,敢于向冬寒凛冽而去的底气。人们将绿比作生命的本色,它在这山间,就是生机勃勃的符号。

历史上,鄂北一带属于缺水的地方。随着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数十年弹指一挥间,山林得到了休养生息。随着山林根系的发育,大山涵养水分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良性循环互补的景观效应。大片翠绿的山林,衬托着一团团一丛丛红黄诸色。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既可造就沧海桑田、山川河流,也可打翻调色板,涂抹出山林里的绚烂斑驳,让人心旌摇曳的盛景,以致在这色彩丰收的季节里,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繁茂山林与丰沛水分的互补,妖娆了山泉。尽管入冬后雨量稀少,但人行山道上常常有跌宕欢快的淙淙山泉相伴,轻吟着叮当作响的音符。得水之优,泉道旁绽放着黄色野菊,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挺拔的身姿,头顶着深紫色的花朵,与繁茂的一丛丛野草,共同点缀着晶莹剔透的泉水。

常年四散流淌的泉水,如同山间小河一条一条的输水管。河上横陈着石板拱桥,间或有牧童牵牛、农人挑担、游人嬉闹,接踵擦肩而过,构筑了这一方山水美景中的人间烟火气息。

山塘缄默自成景。这一泓清水,在阳光下金波耀眼。记忆中,在省防指工作期间,领导曾将这口山塘的防洪等级提升到小水库安全等级,并反复督导落实度汛措施。数十年过去,这口塘边,依然竖立着责任牌,除了防洪、灌溉安全外,还增加了生态安全的条款。

夕阳晚照,邻家农舍披上了金色霞光。鸡鸭归笼,炊烟袅袅,家犬如箭一般冲出小院,迎接挑担外出卖山货的男主人的回归。掌灯时分,一家人围炉夜话,浅饮小酌,满屋温馨。夜幕四合,院里挺拔漫枝的柿树独自兀立着,零星挂在树上的柿子透着些许微红。这里的农家,收获柿子后都要留下些许果实,一则红柿如灯,照亮游子归程;一则备食于树,让冰天雪地里觅食的鸟儿能果腹续命。代代相传的约定俗成,浸润着美好的期许与淳朴的善良。

这方缺水的山区,矢志不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山林水域的综合治理,自信笃定地前行在致富的路上。

--> 2024-02-24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63931.html 1 大山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