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梅雯倩
阅读提示
初一至十五,一百多万游客涌进鄂西小城恩施宣恩,看非遗技艺、访特色村寨、品土苗文化,14个民族同胞载歌载舞迎新年;
“和平使者”王昭君故里宜昌兴山,“昭君民族团结号”公交穿梭在大街小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红石榴”“昭君像”随处可见;
江汉平原荆门市舒家岭,10个民族一个村,30年前,从云南、广西等地搬迁而来的村民和当地汉族同胞和睦相处,让岭上开遍幸福花;
鄂州市凤凰街道南塔社区,新疆籍维吾尔族同胞聚居地,小伙阿卜杜瓦日斯在此生活了十多年,他的新年愿望是鄂州越来越好;
……
民族团结,籽籽同心。全省90多个市区(县)级民族团结服务中心、670多个服务站、200多个联系点,架起了各民族互通互融的同心桥,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景美
文旅融合促“三交”
年俗年味哪里找?鄂西山区风光好。
正月里,“仙山贡水”之地宣恩演绎极致浪漫,灯火里的贡水河岸璀璨明亮、喜庆热闹。利川龙船天街“三龙”聚会,舞龙、彩龙船、龙船调给游客带来视觉、听觉双重盛宴。建始广润河钢丝桥换上新装,靓丽多彩的花灯如彩凤,拖着长长的尾羽划过深邃的星空。
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父老乡亲回家过年。这个春节,恩施一键开启“人从众”模式。全州接待游客302.65万人次,同比增长115.39%;实现旅游总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116.4%。
恩施旅游火爆已久。近年来,恩施充分挖掘民族资源优势,将非遗传承、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业态不断丰富,体验日趋多元。作为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的景,美在一年四季,也美在独有的民族风情。
彭家寨景区以吊脚楼群为核心,建成了一个活化的土家泛博物馆,生动再现土家人原真的生活风貌。鹤峰县中营镇三家台,蒙古族同胞与当地土家族等各族群众居住一起,土家族人的好客与蒙古族人的豪迈,在岁月更迭中相互融合、焕发光彩。
湖北是多民族省份,也是旅游大省。不仅是恩施,当前,全省各地都在以文旅深度融合构建旅游促“三交”(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
宜昌挖掘屈原文化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将屈原故里建设成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旅游目的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造麻池古寨景区,土家歌舞表演让乡村游持续升温。武当山、炎帝公园、恩施大峡谷、武汉东湖、清江画廊等5A级景区正成为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教育高地。
文物“活起来”,助力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文旅融合,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景区看得见、摸得着,也融入社区村落、院坝田间,传递至千家万户。
业兴
以茶促融强产业
“我们正在生产‘送茶入户’低氟边销青砖茶产品,预计3月到货。其中新疆特制砖茶和茯砖30吨,通辽精品砖茶20吨。”2月19日,湖北省赵李桥茶厂开工第一天,车间加足马力,赶制订单,力争实现外贸开门红。
边销茶被誉为“团结之茶”,是供应边疆民族地区消费的特殊产品、边疆民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湖北是边销茶主产区,有与边疆民族地区以茶为媒,互通往来的历史。距离边疆千里之外的赵李桥茶厂,每天都在为少数民族同胞做放心茶。
湖北“宜红”“恩施玉露”等品牌茶叶久负盛名。茶叶,成为湖北对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载体、各民族同心筑梦的纽带。
赤壁市是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的“万里茶道源头城市”,提出“打造百亿茶业,擦亮千年品牌,重振万里茶道”的发展战略,全方位开展产品研究打造,全市茶园面积达16.3万亩,茶企162家。
恩施硒茶成功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州茶园面积超过180万亩,年产干茶超过13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24亿元,全州83万茶农过上富足生活,茶叶种植收入占茶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
小叶子,释放富民大能量,激活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六口茶》等茶歌茶舞脍炙人口、长篇报告文学《利川红》娓娓道出品牌的“前世今生”、舞台剧《古道茶人》讴歌茶道上运茶马队的热血豪情。
产业发展富荷包,民族团结暖民心。湖北坚持以茶促融,在内蒙古等地举办“川茶健康内蒙行”等活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2023年昭君文化旅游节湖北青砖茶专场活动上,湖北牵手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六省(区),共话边销茶发展。各地还支持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产业融合,“芭蕉乡恩施玉露文化产业园”“蓝焙玉露桃花源”“花枝山休闲茶园”等茶旅综合体火爆出圈。
人和
先进典型做引领
1月23日,春节前夕,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湖北收获满满。省民宗委等3个单位、尹秦玲等3名同志荣获国家民委信息表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等7个地区和单位获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争当民族团结领头雁,以身示范干在前。各行各业典型模范不断涌现,他们守初心、筑同心,或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产业帮扶路上一往无前;或凝聚人心,引导基层群众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他们中,有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博士曾新华,他在恩施市崔家坝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引入良种良法、发力特色产业,用专业知识帮助村民发展油菜产业,带领百余户土苗儿女蹚出致富新路;荆州石榴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阿布杜,在荆州经营火锅店多年,生意很是红火,开了多家连锁店的他解决了千余人的就业问题;郧西湖北口回族乡党委书记高南品抢抓富硒蔬菜发展机遇,让十堰这一最偏远的乡镇实现高山蔬菜年年丰收,带动民族地区群众致富;人民教师、恩施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谭东升,坚持种下“石榴籽”,育好“团结树”,29年党龄、扎根讲台34载,“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已深深刻在这位土家汉子的血液里。
2月20日,湖北省民宗委主任会议在汉召开。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湖北民族宗教和援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新的一年,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