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彩礼,来源于我国古代婚姻习俗中的“六礼”,蕴含着两个家庭对“宜其室家”的美好愿望。
但一段时间以来,彩礼数额持续走高,彩礼被视为衡量爱情和婚姻的“筹码”,甚至形成明码标价的地域“行情”。因彩礼引发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日益增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要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
2月1日,最高法施行“彩礼新规”。国家下力气整治这一现象,彰显对高额彩礼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问题说“不”的鲜明态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明确禁止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依法遏制高额彩礼,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近年来,湖北很多地方彩礼金额持续走高,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地区家庭根本难以承受,农村男青年光棍率越来越高。高额彩礼不仅背离了‘礼’的初衷,也使给付方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给婚姻稳定埋下隐患。”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纪检委员张华英说。
“索要高额彩礼,是风俗问题,也是基层治理难题,管不好,甚至可以上升到法律问题。”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尚军介绍,“我们村长期把高额彩礼作为基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来,彩礼风气有所好转。村里也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结合脐橙‘亿元村’这个独特资源优势,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宣传活动,高额彩礼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治理。”马尚军认为,移风易俗工作要因地制宜,注重发挥自治组织作用,对陋习形成有力的约束,避免上升到法律问题,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