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7日

鱼儿搬进“桶”

肉鲜美 塘水清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槐桥村二组的桥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忙碌起来。鱼塘上面的黑色遮阳布收起,露出40个硕大的圆锥形蓝色大桶,边上停着一辆装有增氧设备的大车,十来个人装筐、称重,将一筐筐鲈鱼运送上车。

“还有近3万斤鲈鱼,这几天卖完再进鱼苗。”负责人王必政介绍,2023年,合作社鲈鱼产量达10万斤,产值超100万元。

今年60岁的王必政早年搞过投肥养鱼和网箱养鱼。2022年,掇刀区水产发展中心组织王必政等村民外出学习“池塘圈养绿色高效技术”。回来后,他开始尝试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

圈养鲈鱼,除投食、投药精准外,起鱼时也更省时省力。鱼在桶内,不接触泥巴,因此鱼肉不会有土腥味。顶部的遮阳布可以调整温度、光照,增氧气流催动鱼不断游动,生长环境好,鱼肉味道更鲜美。

“在塘中放入桶,桶中再养鱼,每个桶可投放两三千尾鲈鱼苗。”团林铺镇水产服务中心主任严祥军介绍,鱼在桶里产生的排泄物落入下方椎体,机器抽上岸后,沉淀物由村民拖走肥田,水净化后再流回鱼塘,实现养殖环境“零污染”、养殖废弃物再利用。

鱼塘对面的孵化温棚里,几十个水泥砌成的浅水池和圆形塑料桶内,幼小的鲟鱼密密麻麻。“大点的鲟鱼幼苗大概50天就可以出售了,主要售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山区或大型水库。”王必政对“零排放”圈养模式信心满满,今年他准备再建一口鱼塘,盖一幢办公楼,安装智能数字化监控平台,让养鱼更科学、更高效。(记者 文凯 通讯员 周芳)

--> 2024-03-27 鱼儿搬进“桶”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68598.html 1 肉鲜美 塘水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