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和活力数字深度融合,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日前,大冶市“以‘智’促‘治’以数字化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主动迎接数字时代,推进政务服务资源下沉,加大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造升级,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智慧乡村“智”在哪儿?最近,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走访大冶乡村进行调研。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卫学平 卢丽君 吴恙
智在省事——
政务小屋一站办
陈贵镇袁伏二村新屋湾,新装修的政务小屋前,聚集了不少村民。
“柯大妈,这是您的‘爱心卡’,记得保管好,不小心遗失的话可以找我们帮您补办。”屋内,志愿者黄宝珠,将村民申领的爱心公交卡一一分发、登记在册。35平方米的小屋,硬件、软件设施一应俱全。
“您好,麻烦帮我转接医保综合7号窗口。”小屋左侧的“云端政务超市”,村干部袁格良通过电脑打开了“大冶市政务服务云窗口”,拨通了市政务服务中心视频。
“麻烦帮我查一下袁伏二村袁田诚老人的养老保险金发放情况,谢谢。”袁格良将袁田诚的身份证扫描后上传,几分钟后,老人的养老金发放情况通过截图的形式共享到小屋的电脑屏幕上。听到屏幕另一头专业的解答后,前来咨询的袁田诚满意地点了点头。
“大冶市政务服务云窗口”系统,通过5G、物联网、云计算、远程视频等技术手段,整合云端坐席资源,建设云政务服务大厅,以不见面、非接触、云端批的方式,为办事群众提供远程“面对面、手把手”式服务。
“此前,该系统在还地桥镇试点成功并推广,我们首次将此平台下沉湾组一级来使用。”顺着陈贵镇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盛林所指方向,放置于小屋显眼位置的一块公示牌里,村民可办理的事项一目了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信息变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信息查询以及人社、卫健、公安等部门共计24项业务,帮办代办业务66项。
近年来,大冶市推进大数据和网络中心建设,全覆盖升级改造全市14个乡镇383个村(社区)电子政务外网,一体推进平台升级、服务下沉、窗口集中,将第一批94项高频事项下沉到乡镇、村(社区)办理,全市14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事项进驻率达100%。
智在监督——
村务详情全公开
金牛镇黄泥村,去年发展了60亩生态茶园基地,工人们正趁着春光开展施肥、整枝等管护工作。
“村里做了什么项目、进度如何、发放多少工资……在这里随时可以查看。”村民程爱枝在茶园做工,一天领到100元工钱。村党总支书记柯希泉教她通过手机进入“互联网+监督”平台。
“以往,信息公示栏的信息避重就轻,如今‘互联网+监督’平台不仅涵盖到户补助、村财收支、信息公开、信息发布、在线投诉等,还对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也都植入了数字化元素。以平台为依托,每个村民都能随时随地行使‘三务’监督权力。”金牛镇财政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所所长吴辉说。
通过互联网监督,村庄、村业、村民动态详情一览无余,所有收支情况完整呈现,村民心里有了“明白账”。
在黄泥村村务监督微信群,村两委、村纪检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广泛参与监督,村两委每半年要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村级大小事项运行情况,有存疑问题现场作出说明,村民代表大会再次审议表决,确保事事公开、立行立改。
“这笔资金支出,当时就有不少村民来咨询。”柯希泉指着财务公开页面说,返乡能人胡卫明在村里建设金青牛生态园,发展富硒特色水果,这笔资金是为了给基地拓宽产业路。“对此有疑问的村民,理解后还主动申请加入项目建设,进入生态园务工。”几年间,金青牛的富硒水果带火整个村。黄泥村依托特色水产、农产品,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开发摸鱼、垂钓、农耕体验、花灯等民俗项目,金青牛变成小有名气的生态景点。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也越来越高。
智在安心——
村里有了“千里眼”
趁着晴好天气,70多岁的曹祥惠和老伴坐在自家屋前编笤帚。屋檐下,向外凸出的摄像头格外显眼。
“这是村里免费为我们安装的。”曹祥惠是大箕铺镇后畈村五保户,只见他熟练地点开手机,屋前的画面在屏幕上清晰可见。“有了摄像头帮我‘看家’,东西放在外面不担心。夜里摄像头上还有照明灯,走夜路也不担心摔跤了。”
曹祥惠是大冶市开展“数字乡村”“平安乡村”项目建设的万千受益者之一。“这些摄像头具备人脸识别、客流统计、区域入侵等AI功能。一旦有陌生人或车辆进入水库、鱼塘、学校周边等重点位置,入侵功能就立刻发出警报。”大冶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柯光明介绍,该项目还推出了安全联防监控、人居环境整治、汛期险情防控、火情监控等一系列数字乡村场景化应用,帮助乡村治理模式从“人治”向“智治”转变。
“以前治安全靠狗,交流全靠吼。”殷祖镇北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徐道胜说,现在山上、河边、重要交通路口、居民房前屋后,都安装上了监控。
“治安环境肉眼可见地变好了。”徐道胜笑言,“通过摄像头,村里情况一目了然,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
北山村三面环山,峻峭山岭上,参天古树郁郁葱葱。每到冬春交替,最让村干部牵心的就是林地防火工作。
“智能摄像头能精准辨别、研判、分析、预警火情。一旦发现火情,系统第一时间锁定火源,及时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北山村村委委员卫扬强从前巡山,全靠两条腿,现在有了“千里眼”帮忙,他能够实时监测,省了不少心。
目前,“数字平安乡村”建设正在大冶市各乡镇稳步推进,摄像头覆盖332个行政村、3000多个自然湾。通过提档升级“雪亮工程”、智慧小区、“数字乡村”等智治平安网,建立健全了“空中有监控、路面有巡逻、村内有联防”的立体化乡村“智慧安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