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董园园 通讯员 黎委
“这块田我祖祖辈辈都在种,怎么今天就是你的了?”上月初,南漳县东巩镇陆坪村王某和刘某因耕地问题争执起来。
东巩镇是有名的“稻乡”,村民们家家户户都有稻田,生产的寨子米米粒晶莹剔透、清香扑鼻,价格高、销量好,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王某和刘某的稻田相邻,两家又是邻居。王某此前外出务工,经两人商议,刘某在王某的稻田上种植水稻。后期王某想要继续种植水稻时,两人发生矛盾。
南漳县公安局东巩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在当日村里的红色屋场会上,将十几户村民全都召集起来,把事情摊开来说,最终刘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矛盾被成功调解。
近年来,南漳县公安局东巩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2023年以来,辖区警情和刑事、治安案件数,分别同比下降18.3%、37.5%、11.5%,连续13年无命案、无群体性事件。
东巩派出所所长钞轶介绍,民警借助屋场会宣讲安全知识、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民警在全镇各个村累计参加屋场会300余场,收集社情民意500余条,解决矛盾纠纷20余起。
“明天学校放学,我们需要几个人一起帮忙维护校园周边秩序,想去的同志报个名。”4月9日,在南漳县东巩义警服务队的微信群中,民警蔚翔一呼百应,群防群治活动由此展开。
派出所全面落实“一居一警”“一村一辅”,按照“1+1+N”模式,由1名民警、1名辅警对接全镇114名网格员,成立由基层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东巩义警”,聚合各方面资源力量,构建“大安全”格局。
为用好、用精、用专群众力量,派出所还推行“积分超市”,将工作服务时长以积分形式存入“时间存折”,用以兑换奖品、按分值授予荣誉,充分调动老兵夜巡队、乡贤理事会、东巩义警队等3支群防群治队伍积极性。今年以来,就地解决群众“身边事”400余件。通过建立治调主任“跟班学习+提升能力”工作模式,各村驻村辅警轮流到派出所跟班学习,促进法律知识与群众能力互补提升。
钞轶介绍,派出所坚持社区民警全员化,9名民警全部担任社区民警,分片包联21个村和3个社区,真正将社区警务作为派出所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设立边区中心警务室,由包片民警统筹、驻村辅警驻点,推动建立“三市六镇”派出所“五联”警务协作机制,共同打造“和谐边区”。今年以来,先后2次召开边区协作会,互通警情稳情社情16条,联动查破案件1起,切实织密安全防线。
结合东巩地处深山的特点,派出所推出具有山区特色的“背包警务”,民警将证件办理、法律宣传、安全防范、信息采集等工作“装”进警务背包,轮流进村入户,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警务”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提供驾考、户籍等服务135人次。紧盯涉林木、涉野生动物、非法采矿等违法犯罪,组织开展“三大整治行动”,以打促防保护美丽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