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吕博林 通讯员 张青松 黎明
“我村814人、168户,村民入社率100%,大家都喜欢在村社买东西。”黄梅县小池镇汪垏村供销综合服务社主任王能买正忙着组织社员,将从黄梅合丰公司订购的化肥送到田间地头。
为疏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去年黄梅县供销社坚持党建引领、村社共建,积极探索“县供销社+村两委+村民”模式,组建村级供销社,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社主任,农民以资金、资产、资源三种形式入股,平等入社、退社自由。
“目前各村社从县合丰公司订购的化肥,每包比市场价要便宜15元,从县集采集配供应链公司购买的日用品,均价比市场价要便宜10%,农机作业价格每亩要优于市场价50元。”黄梅县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王少良介绍。
村供销社建好了,村民入社了,乡镇供销社该做些什么?翻开黄梅县供销社苦竹乡基层社主任张妹汶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他近期的日程:4月13日,向种植大户推广新品种(鄂香2号);4月18日,组织20多位种植大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4月21日,村民石国文再生资源回收(废品)超出100元,奖励5公斤复合肥;4月24日,共有36人参加农机培训。
根据每个乡镇的乡情村情,黄梅县供销社在业务开展上坚持“1+N”,“1”是找准老百姓最期盼的农资、农产品销售问题和当前农村面临的“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确定每个镇级供销社都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服务、供销订单服务、农产品上行服务”四项基本业务。“N”是在这四项业务基础上,选取有条件的乡镇社进一步拓展赋能,积极创办“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带领农民群众提高土地经营效益。
“力争12月底前完成余下6个镇级社建设,村级社扩面至150个。”王少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