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吕博林、通讯员郭斯、王洋)日前举行的黄冈市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透露,黄冈市“两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268个,带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过千亿元。
黄冈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慧介绍,黄冈农业资源丰富,拥有6个产粮大县、6个产油大县、4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2个省级水产强县。近年来,黄冈市从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着力,孕育了一大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品牌。
持续推进品种培优。引导市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品种培育培优合作,持续提升农产品特质。2023年,黄冈市新增省级认定新品种14个;茶叶、红安苕、大别山黑山羊等地方特色品种种苗繁育基地已形成规模;浠水油菜、英山苍术2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罗田杂交水稻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正加快建设。大力实施优质稻品牌提升暨“种粮工程”示范行动,全市优质稻订单面积达到140万亩;积极引进名优绿茶、蕲艾、福白菊、茯苓等新品种;对接“中国种都·武汉种业博览会”,推广良种调优本地品种结构,全市优质核心种源自供率达到23.6%。
持续提升品牌价值。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两品一标”9个,绿色食品达到220个,有机农产品2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农耕农品24个,总数量居全国市州前列,有效实现品牌占位。推动建立品牌识别符号,设计得体包装,通过形象视觉传递品牌价值。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在新产品、新口感、新体验上提高品牌辨识度。挖掘、打造、提炼和传播特色农产品文化内涵,赋予品牌灵魂。蕲春蕲艾、英山云雾茶、福白菊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10亿元、48亿元、32亿元。
持续推广标准化生产。注册成立黄冈市蛋鸡、中药材、小杂粮等16个农业特色产业行业协会,重点推进行业标准制定、运用等工作。引导涉农主体实施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建成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00家。强化科技支撑。按照“一业一院”要求,建成蕲艾、菊花、茶叶、红安苕等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新组建8支农产品研发团队,推广应用11项农业科研成果,为标准化生产加工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