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元(罗田)
我的老家与千年古城黄州毗连。黄州地处长江北岸,地势平坦,奔流的长江绕城而过,而老家群山绵延,绿树密布,翠竹茂盛,历来是一方竹笋的主产之地。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大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当他看到滚滚东去的长江和漫山遍野的竹林后,心情豁然开朗,情不自禁写下“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优美诗句。
自古以来,家乡人都喜好栽植竹子,并流传有“种好一山竹,子孙万代福”的农谚。竹子家族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每到春天,气温转暖,一阵春雷、一场春雨过后,泥土变得潮湿、酥松、细腻,散发着质朴、醇厚的芬芳,竹根开始萌动生机,要不了多久,一根根绿绿的竹芽争先恐后地拱出地面,先是探头探脑,接着一天一天地向上拔节生长,几乎一天一个模样,全身裹着青褐色的笋衣,毛茸茸的,像一支支竹箭直指天空,格外惹人喜爱。开始采笋了。采笋大体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用锄或锹挖大的竹笋,主要用来刨楠竹笋,刨开湿润的土层,一支支提出来,做到疏密有致,保持楠竹林合理持续茂盛生长。第二种是抽小竹笋,挎着竹篮或大塑料袋,到漫山遍野的竹林中一根根地抽,有时还要钻进杂灌木和荆棘丛中,挺辛苦的。同时,手中还要拿根小木棍,抽笋前先拨打几下,赶走可能出现的毒蛇、虫等。竹子繁殖力旺盛,年年抽,竹笋照样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一点没见减少。
老家人普遍爱吃笋,把它当成吃春的第一口鲜。竹笋不仅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老家吃竹笋的花样不少,有的剥开笋衣,切成片或丝,先放在清水里浸漂一会儿,捞出加韭菜和肉片炒食;有的将竹笋与猪、牛肉等同烧,或与鸡、鸭肉共煮;有的制成琼浆玉液般的笋羹,其味甘美如酥,且爽口提神;有的将竹笋腌制,吃时味道仍然可口。竹笋既可吃新鲜的,又可制成罐头。用真空袋包装冷藏保鲜,一年左右仍可保持味道鲜美。还可用清水煮熟,晒干后可以久藏,吃时用水泡发,清香依旧,且更加耐咀嚼,让人回味不已。
吸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的地道绿色食品竹笋近年更成为“新宠”。家乡的一些专业合作社抓准时机,将竹笋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让远离家乡的游子随时品味浓浓的乡愁。竹笋产业越来越兴旺,乡亲的腰包更鼓了。家乡年年竹海荡漾,岁岁竹笋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