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文凯 通讯员 黄思明 孙颖
立夏过后,气温升高,中稻播种迎来关键期。
“一小时能播400斤种子,这个效率,以前想都不敢想。”荆州高新区梅槐社区拱桥队,队长皮俊璇望着空中回旋的无人机感叹。
拱桥队共有水稻田2000亩,是高新区水稻种植重点片区,也是荆州中心城区基本粮重要供应地。近两年,随着“飞播”业务需求越来越大,队里先后两次更新无人机,专门培养无人机操控员。
在旋翼轰鸣声中,无人机“怀抱”着物料存储箱,按照预定路线匀速往返。田埂边,围着不少前来观摩的水稻种植户。
“小飞机,派上了大用场。”“现在人工不好请,成本还高。”“去年我们就是‘飞播’的,每亩收成比之前涨了不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预约着“飞播”档期。
“以前靠人工种植,一人一天只能种一亩地,且工序多、成本高,效果还不一定可控。”无人机操控员介绍,“采用无人机‘飞播’,可事先设定种植行距等参数,稻种分布更有序、密度更合适,还可以将种子打进泥土浅表层,水稻扎根深、出芽率高。”
荆州高新区水稻种植面积超1.16万亩,近年来,该区大力推广水稻无人机“飞播”技术,目前水稻种植重点片区已实现100%机械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