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江车 周莹 通讯员 黄桂红 陈培
孝感人的一天,从一碗米酒开始。
一碗地道的孝感米酒,以朱湖糯米为主料,通过蜂窝酒曲糖化发酵制成,白如玉液,清香袭人,回味悠长。
朱湖糯米,原产地、主产区在孝感市孝南区。在孝南区,糯稻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全区麻糖、米酒企业34家,年糯米用量20余万吨,年销售额达30亿元,在全国市场占有率80%以上。
2023年,以糯稻产业为主的孝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产业园涵盖11个乡镇(场)、开发区,现有糯稻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糯稻18万吨,产业园总产值92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67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万元。
小满时节,糯稻播种季,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踏访孝南,看田间地头一粒米,从育种基地撒入万亩稻田,再从加工厂跳上智能生产线。
糯稻没下田 农民先赚钱
正午时分,孝南区肖港镇官湖村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里,育秧机飞速运转,2名工人操作娴熟,每小时可育秧800盘。
“机械效率非常高,按一天工作8个小时算,每天起码能育秧6000盘。”合作社负责人乐武林介绍,5月20日开始糯稻育秧,今年预计糯稻育秧能达5000亩。
“合作社提供包育包插服务,服务一亩地纯利润20元,糯稻和其他品种水稻共有接近1万亩,光这一块收入就有20万元左右。”算起账来,乐武林十分满足。
除此之外,乐武林还流转了560亩土地自己种植,现在他拥有育秧大棚5个、插秧机等农机60余台,成了合作社致富的“领头雁”。
周围的人看到他的田还是空的就赚到了钱,纷纷加入他的合作社。冯乐乐就是合作社成员之一,农闲时,他便当农机手赚外快,一年增收10多万元。
在孝南糯稻的起源地朱湖办事处,不少农民也在播种之前就能领到第一笔钱。
2022年开始,朱湖办事处开展糯稻生产保底分红试点,在糯稻种植区流转部分土地,整体打包到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每亩包含土地流转费保底收入800元以上,让农民享受到产业园发展的红利。
田间连车间 好米好价钱
朱湖高标准糯稻生产基地绿道上,平整的大块稻田上,种植大户吴仕学开着自己的收割机收割麦子,为“主角”糯稻腾“舞台”。
“连片种植干起来非常方便,这些麦子两三天就能收完,完全不影响接下来的糯稻种植,糯稻用直播的方式,播种也非常快。”吴仕学在朱湖流转了2200亩土地,成立了孝感爱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己担任总经理。“高标准农田产量也高。目前亩产能达1200多斤,每年能产230多万斤糯稻,产值达600万元。”
朱湖办事处农办主任魏爱华介绍,办事处建成高标准糯稻生产基地3万余亩,整治出50亩以上的大田380块,基本达到大田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要求。糯稻生产基地同步实施糯稻绿色防控及“互联网+”数字农业项目,安装水情、环境监测及绿色防控设备140余套,覆盖糯稻面积1.5万亩。
大户高兴小户也满意。小户胡海明虽然只有120亩地,但每年收入也有16万元。
“收购价格高,还都是当场现结。”胡海明将糯稻从田间收上来后,直接送到建在田边的朱湖菱角湖米厂,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80后胡祖亮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接手父亲创办的朱湖菱角湖米厂。他发现,单纯的收购和粗加工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18年,胡祖亮投入100万元扩大厂房、购买烘干机等设备。
“朱湖糯稻收购价格比市面上的其他糯稻每斤会贵2到3毛。”胡祖亮向记者解释起原因:朱湖糯稻高标准的品质,已经成为孝感各大米酒厂主打产品不可替代的原材料;作为产业链上最重要的一环,卖价高点,情理之中。
目前,朱湖菱角湖米厂年收购量在2000万斤左右,涵盖周边农户近2000户,产值达4000万元。在朱湖,产值过千万的米厂共有5家。
创新出爆款 筑巢引凤鸾
4辆载满18吨糯稻的货车陆续从胡祖亮的加工厂出发,前往位于孝南区新铺镇的湖北爽露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现在每天米酒生产需要10万斤糯稻,主要来自朱湖糯稻基地。”湖北爽露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余翔边介绍,边打开电脑,电子屏总终端上便出现了朱湖糯稻基地的实时监测画面,温度、湿度等信息一应俱全。
“生产一杯‘米酿’,要满足1200余项标准。”余翔对自家产品十分自豪,目前公司8个系列共有120多款产品,与良品铺子合作推出的“米酿”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作为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爽露爽20多年来深耕米酒生产领域,从两三百万元的小作坊,发展成年产值3.8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园区的另一端,湖北米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厂房建设正酣。
“扩能项目主要包括两个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3条,新增糯稻米粉生产线,今年11月就能投产。”湖北米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柳青满怀憧憬,项目投产后,每年需增加2000吨糯稻原料,可带动5000亩糯稻种植,带动1000名农户增收。
“孝南区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筑巢引凤行动,已完成新铺镇、祝站镇、开发区3个食品加工园基础设施建设。”孝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勇介绍,2021年来,全区共引进糯稻相关精深加工过亿元项目4个,建成糯稻加工企业50余家,新增糯稻加工生产线63条,机械设备170台(套),年增糯稻加工产能10万吨,年加工产值达60余亿元。
记者手记
一链万斤力
孝南区糯稻产业链的编织,不仅是一场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更是一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采访过程中,记者从孝南北部的肖港镇育秧合作社到南部的朱湖糯稻基地,再至临近城区的新铺加工园区。
在这场追根溯源中,从育秧、种植到收购、加工,最后到销售,每个环节的每个人,互相熟识,一粒米把他们串在一起,也串起整个孝南糯稻产业链。
在这条产业链上,有吴仕学这样的种植户,在稻田里勤奋且开心地挥洒汗水;有胡祖亮这样的青年,回到家乡收购加工乡亲们的糯稻;有冯乐乐这样的农机手,耕耘自己的稻田之余,空闲时间进行农机作业赚点外快……
孝南糯稻产业链,如同把无数根稻草有序编织出来,能承受住万斤拉力。在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市场驱动、文化赋能的共同作用下,孝南糯稻正编织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