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阳新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62万亩“粮田”变“良田”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黄玲玲 倪胜林

走进阳新县陶港镇官塘村,一块块农田错落有致,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等大型机械轮番作业,开沟挖渠,一片繁忙。

作为阳新县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之一,陶港镇正有序推进1.2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官塘村215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已接近尾声,翻耕种植水稻,预计每亩增收100公斤。”陶港镇副镇长陈绪鹏说。

阳新县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境内耕地呈“小、短、陡、弯、碎”特点,长期制约当地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你看这片地,以前共有大小田块97块,最小的只有2分地,而且凹凸不平,水浇进去,高的地方留不住,低洼处又被淹。”陈绪鹏指着远处的施工现场说,种粮收成难保障,农民也就不愿意种。

类似问题并不鲜见。作为农业大县,阳新县耕地面积74.91万亩,近年来按照“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建成高标准农田62万亩,推动“粮田”变“良田”,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要想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为避免高标准农田“重建设、轻管理”,阳新县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资金报账制,同时发动群众充分参与项目后期管理,常态化监督项目工程质量,确保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

“小散乱”耕地变“优地”,农机下田、机械作业成为现实。以前每年只种植一茬作物的田块,如今开启双季种植模式,春种水稻,秋种油菜,土地效益大大提升。

“小田变大田,农机下田更方便了,节约不少农资成本,每亩年增收近300元。”浮屠镇种粮大户蔡荣寿流转的150亩高标准农田里,农机手正驾驶高速插秧机高效作业。

--> 2024-05-29 阳新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75323.html 1 62万亩“粮田”变“良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