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粮食局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湖北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在权威的“中国好粮油”产品榜中,湖北入选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三;拥有全国领先的粮油产业链,大米加工企业领跑行业50强,稻米加工量全国第三;高油酸菜籽油产量全国第一,橄榄油品质与价格超过进口产品;“荆楚粮油”省域公用品牌价值608.9亿元,在全国省域粮油公用品牌中排名第二,“江汉大米”“湖北菜籽油”等公用品牌越来越亮……
一项项成果,是湖北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湖北省粮食局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保底线、冲高线”两手抓,守住管好“荆楚粮仓”,做大做强“荆楚粮油”“江汉大米”等公用品牌,以粮食安全之稳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之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粮食力量。
购销两旺 龙头更强
2023年,湖北粮食交上丰收“答卷”。2023年粮食总产量555.4亿斤,同比增长7.17亿斤,增幅1.3%,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
与此同时,湖北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统筹政策性和市场化收购,多措并举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在不折不扣落实省下达储备保底计划基础上,各地按要求因地制宜建立成品粮储备体系,引导加工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机制,多元多层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初步成形。针对企业市场化收购资金贷款难题,省粮食局指导全省52个市县建立市场化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并发挥融资增信作用,全力支持市场化收购。
科技赋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龙头企业动力。自2021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粮食科技项目揭榜制,3年支持项目32个。洪森集团建成投产全国首条稻米加工全智能化生产线,整精米率提高2个百分点、能耗降低10%;当阳红缘丰冷榨菜籽油加工工艺及关键装备研发项目出油率提高2个百分点。通过应用最新技术、提升装备性能,有效推动节粮减损,实现粮食在加工环节增产增效的“双丰收”。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湖北省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260亿斤,超额完成240亿斤收购目标任务。
科学管粮 人才兴粮
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湖北全面助力大国储备建设,全省地方国有粮库完好仓容达到210亿斤,建设改造准低温仓容超过80亿斤;集中整理、环流熏蒸等传统方法,与智能通风、智能粮情监测、仓顶光伏等信息化技术手段相辅相成,气调储粮、生物杀虫等绿色储粮技术加速应用;四级联动的粮食质检体系全面建成,安全储粮的根基更加牢固,科学管粮的手段更加丰富,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省不断强化对地方储备粮的信息化监管,加快构建粮食购销领域全面互联互通、数据实时汇集、全程即时在线、穿透式监管的信息化动态管控体系,全力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着力提升粮食监管效能。按照国家统一规范,运用先进的“云+网+端”的技术架构,采用物联网直采数据模式,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对粮库十种违规操作场景实施动态监测预警。粮库信息不仅显示在电脑屏上,还能通过手机访问“鄂汇办”小程序的“荆楚粮仓”实时监看。截至目前,全省134个中心库点完成信息化系统改造,实现省市县三级储备粮信息化监管全覆盖,政策性粮食穿透式监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省粮食局深入实施人才兴粮工程,近年来,全省共有17名选手在国赛获奖,1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10人获评全国粮食行业技术能手、技能拔尖人才,8人获评湖北省首席技师、技术能手;300余名涉粮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粮食专家学者以及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加入全省粮食行业专家人才库,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