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国家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音永欣,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战略研究”(编号:18ZDA072)、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产业经济研究”(编号:CARS-12)之成果。
多元发展
提升荆楚油菜花海综合效益
“秋播一粒种,夏收万斤油”,是油菜育种人、油菜种植户不变的期盼。但如今,油菜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功能趋向于多元化。油菜不再简单作为“油用”,还逐渐形成了“花用”“蜜用”“肥用”“菜用”“饲用”等“n+1”模式。湖北油菜产业优势不仅体现在生产种植和科研创新环节,同时在油菜花旅游、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湖北拥有众多知名油菜籽加工企业,包括省粮油集团、省粮食行业协会牵头建立了菜籽油产业联合体,促进油菜籽收购和就地精深加工,开发出高品质功能型菜籽油等多样化油菜产品,极大地延长了产业链。同时,通过举办油菜花节、摄影大赛等活动,实现油菜产业与文化旅游的结合,有力提升了荆楚油菜花海的美誉度。未来应进一步发挥油菜“一菜多用”的多功能优势,充分发掘油菜全产业链价值,加强品牌建设,整合产品链,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实现全链增值,依靠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乡村振兴。
凝聚共识
建设荆楚油菜生产功能区
近年来,湖北省发力油菜产业“扩面积、增单产、优品质”,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23年夏收面积1833.45万亩,同比增长6.06%,实现“五连扩”,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单产稳步提升,连续五年稳定在150公斤/亩的高产水平以上。总产量连续四年突破历史最高水平,油菜籽含油量提高到44%左右。以湖北、湖南等省份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是世界非转基因双低优质油菜优势产区,产业基础好,未来建议综合考虑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多重因素,优先建设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功能区,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进“品种双低化、全程机械化、功能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加工标准化、品牌优质化”的三全高效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