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

“豆腐郎”的闹心事解决了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郭崇乐 通讯员 汪龙 雷清延

芒种将至,农事正忙。5月28日,钟祥市石牌镇杨祠村宇丰种植家庭农场种植基地里,伴随着马铃薯收获机的轰鸣声,一垄垄马铃薯被翻了出来,120多名村民麻利地将马铃薯分拣、装袋、装车,6000亩土豆喜迎丰收。

上世纪70年代,5万多石牌人化身“豆腐郎”,在海内外做豆腐谋生,每年带回收入超20亿元。

穿梭在石牌的村巷里,家家户户住着小洋楼,开着小汽车。然而,生活富裕的石牌人却普遍迎来了一件闹心事。

“机械化种地越来越普及,家里那几块‘巴掌地’,种着收益低,出租没人要,免费送人种又舍不得。”杨祠村村民杨廷新当了一辈子庄稼人,在家守着10亩地,他的子女做豆腐,生意红火。

年初,镇里组织新春团拜会,村民的闹心事成了镇党委政府提上日程的大事。

很快,镇里推进产业规模统筹,加快实施“小田变大田”工程,争取项目为新型经营主体增添水肥设施;打造大豆“千亩方”示范田,在种肥药方面实行农业政策补贴,扶持种粮大户扩大种植规模。

全镇2000余户村民,连同“巴掌地”一共2万余亩耕地,流转合并到10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有事忙事,没事来打工。锄一天草挣80块,捡一个小时土豆挣10块,工钱当日结,比自己种田划算多了。”刘梗村68岁村民彭菊英说,自家6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不仅每亩每年可以获得960元的流转费,自己还能去合作社打工赚钱。

“每天土豆出土量约400吨,土豆收完后,我们马上就种黄豆。来这里务工的村民都很积极,农忙高峰期最多一天有300人来帮忙。”宇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兴明难掩心中喜悦,“今年预期收入2000万元!”

--> 2024-06-01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75765.html 1 “豆腐郎”的闹心事解决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