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李尚菲 严皓东
5月29日,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麻峪村二组的桦栎树里,秀珍菇探出脑袋。
野生菌种植大户陈士军一早就忙活不停,鸡腿菌已采满好几篮。“今年3月开始发展林下仿野生菌菇100亩,目前已采摘鲜菌菇5000斤,今年总收入预计能有15万元。”
白桑关镇高庙、麻峪和白湾村属于高庙片区,桦栎树资源丰富,适宜菌类生长。为实现“山下有林、林下有药菌”发展目标,白桑关镇以桦栎林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仿野生菌种植。
去年,该镇引进在外能人返乡,建成白桑关镇野生菌加工交易市场。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收购、加工当地野生菌的同时,引进菌种包、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带动菌农种植珍稀食用菌。通过配套林下秀珍菇、鸡腿菌等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研发,盘活1000亩林下资源发展仿野生菌类。目前,全镇各类野生菌批量供应云南市场,带动200余村民户均增收8000余元。
“通过野生菌类管护、林下人工培育菌类和林下中药材三种模式,可实现山林间伐、林下野生菌管护、林下仿野生栽培菌类‘一林三收’。”白桑关镇组织委员黄晨介绍,管护产生的杂木还可作为香菇菌棒原材料再利用,打造良性循环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