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陈月林 彭月娇
“这一拆大快人心。”5月21日,南漳县城关镇卞和社区玉溪小区老化的油烟管道终于完成了拆除。
1998年,玉溪小区交付入住。随着时间推移,墙体发霉、墙皮脱落、配套设施老化等“小区病”突出,高档小区成了“老破小”。
今年,南漳县将玉溪小区作为共同缔造试点,从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发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居民参与小区自治,玉溪小区的颜值和气质悄然改变。
列出“菜单”
居民自己找“疮疤”
2000年,居民王建华一家欢喜地住进新房。但同时,小区4家餐馆陆续开业,油烟弥漫到他家阳台和客厅。
“动了几次搬家的念头。”王建华说,找小区物业,找餐饮店老板,最后都不了了之。
2019年,小区业委会成立,督促餐饮店安装油烟分离器和排放管。
此后,公益性、兜底性物业服务企业入驻,形成小区党支部、共治理事会、业主委员会三方组成的议事协商组织,社情民意收集、办理、转化、反馈形成完整闭环。
“小区改造,尊重居民合理意愿是关键。”卞和社区党委书记郭俊表示,为了让居民有更多参与感,改造采用“菜单式”模式。
“是否同意对外墙体进行美化”“是否同意为小区安装电梯”……拿到《玉溪小区共同建设居民参与意见》调查问卷后,居民秦明富认真写下自己的意见,并在“其它意见”一栏填下:5栋的一防盗网占用了消防通道,有安全隐患。不出一周,居民陈桂杰主动卸下了占道的防盗网。
目前,小区已收集居民心愿420余条,总结民生问题共17大项,已解决10项,7项正在陆续推进中。
责任细化 搞定大大小小事
晚上7点,玉溪小区7号楼楼栋长丁明军,忙着入户征求楼栋加装电梯的意见。
早在业主大会上,不少居民就提出了加装电梯的诉求,但低楼层住户并不买账。
“几个网格员服务社区2万多人,很难实现精细治理。”卞和社区党委委员武艳丽说,她也试过挨家挨户做工作,可事还没做完,自己先累倒了。
今年5月,南漳县被纳入全省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框架8个试点之一。在县级试点中,卞和社区将原有网格进一步细化到小区单元。每个单元推选楼栋长,负责本楼栋民意诉求的收集和办理。
同时,党组织“一杆子插到底”,形成“城关镇党委—卞和社区党委—玉溪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组织体系。
由此,社区大小事都能落到具体单元。楼栋长不能解决的,反馈给小区党支部。小区解决不了,再由社区出面协调。
“社区请来援助律师向居民普及加装电梯的相关法律条款,协调电梯安装、修改优化设计方案和分摊费用,最终达成一致。”郭俊说,目前,玉溪小区已完成安装电梯签约工作。
文娱共乐 走出小家心温暖
5月20日,情景剧《房前屋后》在玉溪小区上演,这个由当地村民改善人居环境故事改编的剧目,掀起热烈讨论。
现场,69岁的别凤山带头捐资,在她的带动下,居民纷纷上台,当晚共筹集4万多元小区共建资金。
每天傍晚,位于小区11号楼拐角的居民活动室里格外热闹,文化宣讲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在此创作主题涵盖社区变化、乡风民约、共同缔造的快板、三句半、诗词等。
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成为居民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力量。
“我对小区感情很深,后来生活环境变差了,大家也就没有了归属感。”玉溪小区第一批居民熊军感叹,只有走出小家,才能融入大家,小区为居民发放“时间存折”,鼓励大家参与志愿服务获得劳动积分,左邻右舍活跃了起来,玉溪小区又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