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2日

蚕宝宝住温室 机器人当“织娘”

——看阳新蔡贤村桑蚕产业蝶变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易相志

阳新县王英镇蔡贤村,一个以桑蚕产业闻名的村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在此擦出火花。

煮茧、缫丝、编丝、整理……一系列精细复杂的加工工序,工人们在智能化设备帮助下,精确、快速完成。

“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相结合,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蚕丝产品质量上乘。我们生产的蚕丝被,供不应求。”谈及村里桑蚕产业发展,村支书蔡召成笑逐颜开。

生产蚕丝被,蚕茧需求量大,离不开背后配套模式的保障。

蔡贤村集中连片种植3500余亩桑园,为桑蚕提供充足伙食。而工厂化养蚕,则让蚕农告别了苦与累,也大幅提高蚕茧产量。

温度与湿度,对于桑蚕养殖尤为重要。装上智能温控系统的蔡贤村养蚕厂房,四季如春。房内温度、湿度、气流,在数据控制下,始终满足桑蚕的生长要求。

“在最舒适的环境下,让蚕宝宝不受外界打扰,吃好、睡好。”蔡贤村桑蚕产业专业合作社生产部负责人蔡克龙介绍,今年合作社又投入30余万元购置全自动轨道式养蚕车,每年可增收15万元。

依托智能化设备,蔡贤村桑蚕产业“破茧重生”。桑蚕养殖由原来单季养5张蚕种增至现在一年养1000多张,厂房由原来不足300平方米扩大到如今8000平方米,原来单一养蚕卖茧到现在形成加工蚕丝被、蚕丝枕、桑叶茶、桑葚干、桑葚保健酒的立体化产业。

“有了基地保障和机械化加持,降低成本的同时带动村民就业。去年,全村桑蚕产业产值突破720万元,带动320余村民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1.2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蔡召成说。

--> 2024-06-22 ——看阳新蔡贤村桑蚕产业蝶变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78182.html 1 蚕宝宝住温室 机器人当“织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