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董园园 实习生 万林晨 通讯员 余骊
“幸好有民警的法治调解,我们对这次调解非常满意。” 6月20日,监利市承包商贺某向洪湖市公安局戴家场派出所民警连连道谢。
20年前,回龙村的一块责任田被承包给贺某开挖鱼池。后因租金问题;贺某和村民意见不统一。村民强烈要求收回该责任田,贺某却认为其投入巨大,不愿退还。见村干部多年协商无果,群众便到镇政府反映。
派出所所长张军获悉后,及时启动“联调联防”警务机制。在了解来龙去脉后,将矛盾的焦点及解决纠纷的思路摆在明面上,多次调解后,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贺某将鱼池退给村民,村民相应做些赔偿,矛盾终化解。
这,只是戴家场村派出所开展枫桥式派出所活动的缩影。
为做好平安工作,戴家场村派出所活用 “联调联防”“机制联动”“多策联访”的“三联”调解模式,让乡村更和谐。
“幸亏警官、法官、‘村官’给我进行法治宣传,送来了‘及时雨’,否则我将走上违法道路。”这是矛盾纠纷一方村民陈大志的感激之言。
2013年,戴家场镇柴林村将紧邻榨台村的一处田地经过政府流转由福建某公司经营,签订的承包期限为10年,由于经营不善,两年后该公司毁约终止合同。
村委会为解决遗留问题,将该土地余下的8年经营权承包给了胡某。2022年,柴林村村民陈大志对此提出疑问,不承认胡某的承包权,并表示此土地不再流转,自行养殖。为此,陈大志多次到相关部门反映,期间,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多次协调未果。
去年8月,派出所采用“三官三长”联动机制,由警官、法官、“村官”“送法上门”的方式宣讲合同法,最终将矛盾化解。
张军介绍,针对需要走司法程序的复杂纠纷,该所启动联动机制,采用“警官+法官+村官”联合排查的模式,充分发挥警官的专业优势、法官的法律优势、“村官”的本土优势,贴心走访、细心排查和同心调解,形成了牢固的矛盾排查化解纽带;与此同时,组建“网格长+片长+中心户长”三级排查网络,做好“十户联防”编组,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并每周汇总。
此外,该所把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和“五访”工作法及落实联合回访机制高度融合,联合综治、司法、信访、绍南平安先锋队等多个部门团体,严格落实“1333”工作机制,“一事一档”、领导包案化解,3日回访、30日走访、3个月评访,直至矛盾纠纷化解到位,完成工作闭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问题。
去年,戴家场派出所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35起,成功率达100%,矛盾纠纷数量同比下降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