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徐思弘)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发布洪涝灾后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提示,指导各地抓住水稻“两迁”害虫、细菌性病害“抓早治小”控制源头的关键时期,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控工作,严防病虫“灾后灾”的发生。
暴雨过后高温高热,秋粮作物上,“两迁”害虫、水稻纹枯病将加重发生,稻瘟病在感病品种和常发区偏重流行,特别是再生稻穗颈瘟流行风险极大,受淹区或低洼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条斑病将加重发生;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在夏玉米上将加重发生,玉米纹枯病、玉米茎腐病等病害将加重流行;柑橘上,柑橘溃疡病、疮痂病、砂皮病、炭疽病等病害流行将加快;蔬菜上,瓜类和茄科蔬菜疫病、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茄果类青枯病和瓜类枯萎病将加重发生。
工作提示指出,各级植保机构要加大病虫监测调查力度和频次,充分利用有效工具和渠道,及时发布病虫发生预警和防控技术措施,指导农民科学防控。对于淹后恢复的农田,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或生长调节剂。对于晚熟早稻、早插中稻,科学使用药剂及时防治。对于淹水后中稻,要及时喷施药剂,预防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发生。对于晚稻秧田,要加强管理,移栽前1至3天选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药剂,带药移栽。对于夏玉米,要在排涝除湿、中耕松土的基础上,重点防治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茎基腐病、穗腐病等病害。对于大豆,重点防治大豆根腐病、菌核病、锈病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