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万可庆 通讯员 向秋予 邓红慧
武陵山绵延,酉水河汤汤。
这里平均海拔68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拥有100多种特色资源,盛产藤茶、油茶、生姜、黄精、杨梅、桐油等农特产品。
这里是全国第一个批准成立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县的地方,摆手舞、地龙灯、三棒鼓、哭嫁歌、南剧等民俗文化原汁原味。
这里,便是来凤。名字美丽,深藏于鄂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如何让这些“养在深闺”的特产、文化走出大山?
“充分发挥县域资源禀赋,叫响‘来凤酉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县域‘搬不走’的优势产业。”来凤县委书记李伟目标明确。
去年,借势首届国际藤茶大会,来凤县发布“来凤酉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当前,一个个带有“来凤酉味”品牌标志的产品、店铺拔节生长,成为来凤的靓丽名片。
定标准强产业 品质筑基
旧司镇三合村,蜿蜒的山道旁,一株株藤茶长势正旺。
“今年4月份开采,平均5天采一轮,一轮采3天。”78岁的村民黄世云因采摘技术好,每天能挣150元。
“我们这儿海拔800米—1200米,云雾缭绕雨水多,村前村后各有一条河,是优质藤茶生长的好环境。”来凤县三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姚春生十分自豪。
作为来凤县乡村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三合农业聚力于来凤藤茶标准化生产与加工,为“来凤酉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供最优质的藤茶产品。
“茶汤清亮、口味回甘,二氢杨梅素含量高达40%。”乡投公司董事长邓国海介绍,作为“来凤酉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运营主体,公司聚焦“富硒、生态”两大优势,围绕藤茶、油茶、黄精、粮食、畜牧五大农业产业链,做实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推广)、消费等四个环节。目前,公司已建成高品质藤茶基地4000余亩,加工厂2家。
推进特色产业成规模、成链条、成体系,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今年初,来凤县组建五大产业链驻企工作队,全力推进五条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链主企业。
从旧司镇老峡河村高处鸟瞰,目之所及,皆是油茶。“这一片108个山包,共种有油茶林1200余亩,现已全部进入丰产期。”老峡河村党支部书记向民说。
油茶基地内,8300米的山地运输轨道建设接近尾声。“全部建成后,可以覆盖400余亩油茶林。保护鲜果的同时,大大提高运输效率。”来凤县盛硒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志安介绍,在县油茶专班帮扶下,合作社正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基地打造成来凤县油茶高标准示范基地。
来凤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尚海介绍,当前,来凤县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建强1个区域公用品牌(来凤酉味)+2个特色农业品牌(来凤藤茶、来凤小吃)+N个特色品牌的农业品牌体系。同时,强化品牌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完善来凤藤茶、来凤油茶、来凤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从田间到舌尖 韵味塑魂
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的土家吊脚楼。走进“来凤酉味”贰号店,一排排红色灯笼映入眼帘。戏台上,民俗节目正在上演。
翻开菜单,黄精酉水鸡、来凤仔姜鸭、酉水活鱼、绿水角角鱼、百福司米豆腐……一道道自带来凤特色的菜名挑逗着食客的味蕾。
“卖得最俏的当数黄精酉水鸡,黄精和酉水鸡都是来凤的特色。不仅味道好,还能补气健脾。”乡投公司副总经理刘刚介绍,除了菜品,饮品也是足足的“来凤味儿”。藤茶、油茶汤、黄精酒、土家酿酒等应有尽有。如果喝不畅快,还可以再来一碗土家摔碗酒,仪式感满满。
菜品上齐、饮品备足。18时,民俗节目准点上演。土家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土家耍耍、土家三棒鼓、滚龙连响等一系列节目精彩纷呈,让食客们目不暇接。
“今年1月开店以来,平均每天接待顾客200余人,热闹的时候,可以接待超过1000人,平均每月营收超30万元。”刘刚透露,不久前,刚接待了一个来自香港的旅游考察团,后续还将承接更多外地旅游团的餐饮服务。
酉山酉水有滋味,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沉浸式品鉴,标志性农产品自带“流量”。
在来凤县城的“来凤酉味”体验店壹号店,品茶品酒的同时,还能买到各种来凤特色产品。在北京马连道茶城“来凤酉味”体验馆,不少茶客为着一杯“早晚都能喝的”藤茶慕名而来。在浙江青田“来凤酉味”旗舰店,特色饮食与民俗演艺集为一体,顾客可以品尝高山藤茶的康养奇效,享用原汁原味的土家特色美食,近距离体验土家幺妹儿拦门酒与摔碗酒等特色项目。
地方名气打出去、土特产品销出去、民俗文化传出去。“目前,恩施女儿城的‘来凤酉味’餐饮店已开工建设,后续我们计划在全国各地开设多家体验店、餐饮店,让‘来凤酉味’的招牌越叫越响。”乡投公司总经理汪天祥信心满满。
办盛会促融合 品牌擦亮
“很多国内外客商喝过藤茶后,都用‘神奇’两个字来评价。来凤藤茶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可。”去年9月,首届国际藤茶大会在来凤县开幕,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专家以及广东、海南、湖南等地的81家参展商和采购商近1000人相聚酉水之畔,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今年8月,第二届国际藤茶大会将在来凤如期举行。“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将藤茶大会办成有影响力的国际盛会,打造‘世界藤茶之都’,力争藤茶总产值突破20亿元。”来凤县藤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孝德语气坚定。
品牌有盛会,产地能直播。3月29日,来凤县“酉味优选”助农直播间的首场直播搬进大河镇桐子园村千亩茶园。镜头记录茶叶采摘过程,沉浸式体验茶园春色。当天,直播间吸引超10万名粉丝观看点赞。
“现在正是凤头姜仔姜采收期,我们正在筹划到绿水镇周家湾村生姜种植基地进行直播,让消费者能‘云游产区’,了解产品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酉味优选”直播间相关负责人谭运钦说。
借助直播,来凤特产出山;顺着网线,游客慕名而来。
天刚蒙蒙亮,站在海拔近千米的革勒车镇桑树坪村小藤匠茶山露营基地远眺,霞光刺破苍穹,云雾奔涌翻腾,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看云海、品藤茶,农特产品俏销,乡村景色出圈。
拥有“亚洲第一梅”古杨梅树、1000多棵树龄超百年的古杨梅树,在三胡乡杨梅古寨,4A级景区与杨梅产业相辅相成,解决了杨梅及其他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带动景区民宿经济发展壮大。
来凤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作明表示,拓宽融合传播渠道,把“来凤酉味”品牌与县内重要节会节点、文旅资源、历史文化相结合,多层面、广角度,推广“来凤酉味”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