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潜江市白鹭湖管理区的虾稻共作田里,小龙虾进入“休眠”期。罗氏沼虾巧借“空窗”,在环沟里欢快生长。
在冉集办事处四组,管理区农办副主任王锐、王关林为养殖户张方武传授罗氏沼虾养殖技术并进行打样。“7月2日投了1.5万尾虾苗,短短一个月,虾苗就长至3钱大小。到9月销售时,大小估计在1两5钱左右。”
“罗氏沼虾与小龙虾在生态上形成良好互补,能有效利用环沟空档期,从时间、空间、资源三方面提高土地能效。”王锐介绍,白鹭湖管理区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水质上佳,具备立体种养的天然优势。6月至9月正是罗氏沼虾生长的旺盛期,接档小龙虾的“空窗”期,可实现一地多用、助农增收。
2023年6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张方武在自家31亩虾稻田的3亩环沟内投下了1万尾罗氏沼虾虾苗。“9月下旬开始捕捞,成活率达到30%至40%,纯利润1.2万元左右。”虽然存活率不足一半,但产量和利润却远超预期。
“2023年,我们发展3户养殖户开展100亩环沟混养试验,环沟净水面每亩产量92.4斤,每斤销售价格40元,纯收入超3000元,虾稻共作总面积每亩增收300元以上。”王锐说。
在“虾稻共作环沟套养罗氏沼虾增效模式”基础上,今年,白鹭湖管理区设计了环沟专养、环沟混养、池塘专养、池塘混养四种模式,挑选22户养殖户进行示范。虾稻共作田环沟净水面每亩的净利润超过3000元,示范总面积超过1000亩。
“‘虾稻共作环沟套养罗氏沼虾增效模式’下虾稻共作亩均最少可增收300元至600元,鱼塘专养亩均净利润至少在1万元。”王关林表示,环沟混养模式不仅保障了优质稻米生产,也丰富了农产品种类,增加了农业综合效益。
为进一步推广“虾稻共作环沟套养罗氏沼虾增效模式”,白鹭湖管理区组建了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在试验、示范过程中,着重攻克投苗成活率、养殖密度、饵料选择等一系列相关技术难题。通过培育浮游生物、种植水草、投喂小龙虾糜等农副产品,成功实现了绿色安全生态养殖。
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自发参与到套养罗氏沼虾中来。“去年他们试养效益不错,所以今年尝试跟着混养罗氏沼虾。田埂上种黄豆,再用黄豆投喂虾,初步实现绿色安全生态养殖。”肖桥办事处养殖户徐华彩说。
“在水稻种植前后,当环沟水温升至20℃以上,正适宜罗氏沼虾茁壮成长;国庆节前后,赶在气温降至15℃以下前完成捕捞销售。”王关林说,白鹭湖管理区将大力推广该模式,力争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同步推进罗氏沼虾育苗技术,计划标粗育苗200万尾以上。
(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曾俊伟 袁邦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