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树明
秋天在我眼中是动词,是充满生命力的动作,是一段流转的诗篇。
咬秋,是我们这儿的习俗。曾记得,立秋那天,睡梦中,我就被母亲早早叫醒,随着她去乡村小集市买鱼买肉买西瓜。赶集的路上,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妈大爷,有的挎着布包,有的挎着篮子,有的推着独轮木车。小集上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西瓜摊旁,最为热闹,围着一群人,有的拍着西瓜识生熟,有的掂着手估重量,喜笑颜开挑个瓜回家给孩子咬秋。
门前的小河里,菱叶蓬蓬翘起,碧绿色的叶子挨挨挤挤。大哥坐在小船似的长木盆里,用手划着水,忽东忽西,抓起一根根菱角藤,把密密麻麻的菱角一个个摘下来。一上岸,我就忙不迭地抓起一颗,一口咬开,秋菱肉白莹莹、水灵灵、脆生生、甜丝丝的味道直透心肺。
午饭后,母亲从水井里吊起西瓜,放到门前树荫下的小桌上,咔嚓一声,刀才下去一半,西瓜就一分为二,几刀下去,圆圆的大西瓜,变成了满桌绿边红月亮。她一块块递给我们:“立秋吃西瓜,这叫咬秋,肚子不腹泻,身上不生秋痱子。”
父亲用铁锹挖开了秋。立秋一过,父亲就急不可耐地清理屋后的小菜园了。这些瓜菜叶黄藤枯,必须让位腾茬,好种上大白菜、萝卜。他戴着斗篷,光着上身,脖挂毛巾,弓着腰,挥舞镰刀,一阵割割割、砍砍砍,小菜园中站着的豆角架倒了,伏地的瓜藤断了根。翻过身的土垡,浇上大粪,经烈日曝晒几天后,打碎整成菜畦,再浇透水,趁着土壤松软潮湿下种。不几日,菜畦中就冒出一行行嫩黄的菜芽。
立秋过后,开服装店的女儿买了一杯奶茶,踏上了去南方的高铁,去参加秋装订购会。她说,喝不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重要,不拼,不努力,这个秋天就白过了,等待我的会是冬天的第一口西北风。我要用行动来开启秋天。
秋天承载着希望,也见证着成长。父亲的菜园里,一片片绿色的蔬菜在等待着收获;女儿在创业的旅程中,一步步向着未来迈进。秋天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不断地耕耘、播种、收获、再耕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