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董园园、通讯员李伟)“计划在6个乡镇的10个村(社区)开展应急服务驿站建设,打造一线应急‘堡垒’。”日前,在谈到如何建好家门口的应急服务驿站时,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琳表示,当地已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完善机构、配备人员、强化培训、充实物资,计划通过驿站的建设,有效管控隐患风险,优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基本实现“险情早发现、群众早避险,小灾能自救、大灾能协同”,切实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李琳介绍,保康县的应急服务驿站主要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满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应急队伍能力提升、应急知识宣传培训等功能需求。
根据建设方案要求,应急服务驿站将设站长、副站长各1人,主要由村两委干部兼任,配备若干名常备应急人员负责应急值守和先期处置;配备专兼职信息员,日常开展隐患排查、准确采集和报送隐患信息、灾害风险信息和事故信息;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整合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下沉党员、民兵、退役军人以及具有专业知识的辖区居民等力量,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的村(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立隐患信息上报奖励机制,对提供有价值隐患信息的群众、对避险成功的信息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防灾减灾,监测预警、早发现早避险,及时组织群众避险转移是关键。减灾救灾,早预警、早处置,人机协同、装备配套形成战斗力是关键。“以保康县筹建的10个应急服务驿站为例,马桥镇金斗村重点关注矿山安全、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黄堡镇观音堂村重点关注高山边远村森林防灭火、农村安全,马良镇段江村重点关注景区安全、矿山安全,歇马镇盘龙村重点关注高速出口服务区的应急安全服务、地质灾害应对等。”襄阳市应急管理局政策法规科科长付强介绍,应急服务驿站将设置并公布应急服务电话,各站还将配备巡逻车、小型消防救援车,以及能够满足先期处置的应急装备,包括预警、防护、灭火、破拆、侦检、逃生、医疗等设备,满足驿站装备配备标准。“保康所有的驿站内配备应急叫应终端、卫星电话或370M窄带对讲,确保‘三断’情况下通信正常,用好风险隐患排查信息系统,及时上报排查发现的各类风险隐患。”
截至目前,今年保康县已累计投入50余万元,配备了28台(艘)大型应急防汛装备,在镇、村前置储备了救灾帐篷、折叠床、棉被、救生衣、应急灯等各类物资1.2万余件,培训人员3000余人,组织开展各类山洪地灾防火事故救援演练23场次,确保突发事件在镇村一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应对处置,持续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