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熊朝杰
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道路上,农商行必须全面从严监督执纪,才能有效提升“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发展质效。围绕当前基层农商行纪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利川农商行实际,浅谈几点以高质量纪检工作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一、基层农商行纪检工作面临的形势
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农商行业务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对纪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群众期望越来越高。随着国有大中型银行业务加速下沉以及互联网金融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广大农民对农商行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激烈的竞争和殷切的期盼中,需要延伸纪检监督触角,引导全体职工拼过硬作风、拼服务质量、拼工作效率,才能赢得客户青睐。
(二)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接连出台系列监管举措,对纪检工作专业化、专职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从源头上杜绝套取存款、诱导客户理财、违规发放贷款等违法违规事件发生。这都决定了纪检工作必须在监督上有更大作为。
(三)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当前,风险管理、激励约束等机制仍不够健全,需要大力深化治理机制建设,巩固改革发展成效。经营管理仍不够精细,业务发展与监督管理同安排、同部署的协同推进力度不够,对理财、投资、授信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缺乏部室间的协调联动,对员工“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缺乏有效管理办法。
二、利川农商行纪检工作现状
近年来,利川农商行以“四个聚焦”深化监督执纪,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中保驾护航,助力利川农商行存贷市场份额多年稳居全市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
(一)聚焦政治引领,强化组织推动力。纪检监督部门深度参与关键会议,通过书面监督建议提升决策透明度,紧密跟踪决议执行情况,确保决策有效落实。创新实施“两清单、两台账、两问责”机制,明确任务与责任,建立问题台账,推动各项改革措施高效落地。
(二)聚焦素养提升,增强团队凝聚力。强化干部员工的政治忠诚和纪律意识培养。推动支部内部开展自查自纠。引导员工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聚焦纠治“四风”,扩大监督震慑力。紧盯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廉洁提醒,防患于未然。强化员工行为排查与内部审计检查,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定期抽查、专项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灵活运用实地排查、线上监测等多种监督手段,确保监督无死角。
(四)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业务执行力。纪检监察机关深入一线,了解实情,及时发现并纠正业务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确保各项业务合规高效推进。在信贷业务培训中融入警示教育元素,通过案例分析、风险提示等方式,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的纪法意识与自律能力。
三、提升基层农商行纪检工作质效的思考
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在于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如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对银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源头防控是基础。大力开展清廉银行文化,引导全行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推动政治监督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过程转变。常态化开展以案释纪、以案说法,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增强“不敢、不能、不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建立风险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机制,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谈话提醒,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制度建设是关键。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职责,细化监督内容,确保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监督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部门协作,确保风险防控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响应并改进服务中的不足,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力度,注重纪检干部选拔培养,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监督制度贯彻执行。
(三)精准监督是重点。找准政治监督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用严明的政治监督保证业务的顺利发展和风险隐患的有效遏制。创新监督方式,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探索新的监督模式,如引入第三方评估,增强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