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实验中学石佛寺校区 周杰 左梦菲
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不仅是学生掌握语文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整体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
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和生活的联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见证成长的校园生活,洋溢亲情的家庭生活,充满趣味的自然生活,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甚至一切学生听到的、读到的、想到的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但没能给学生“抓手”,反而给了学生太多的棘手。主要的表现是:布置的随意性和训练的盲目性。
我在公开课《描写的奥秘》这节课上,从事物认知到规律把握上给了学生启发和铺垫。给了学生一幅《鸭子戏水图》,先让学生观察,得到“有什么”的初步认识,继而再观察,得到“怎么样”的感性认识,然后从看到说,再到写,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给了学生写作“抓手”——有什么、怎么样,先重视实践指导,再总结起码的描写奥秘,说写结合,突出了“过程化”的特点。
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应当好好学习谢太傅的做法,纷纷把作文中的“纷纷”,巧妙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体验中踏上台阶,去欣赏更美的作文风景。
比如校运会刚结束,可以让学生写校运会的顽强拼搏;一场大雨过后,可以让学生写雨景;最近几天班上的自习课纪律不好,可以让学生写《我班的自习课》《课间十分钟》等等。有一个突出的案例:某位特级教师要上作文公开课,但他故意迟到了两分钟,学生们焦躁不安地等待着,议论纷纷,就在教室里乱得像一锅粥时,语文老师出现了,他告诉全班学生,本节课的写作题目是《当老师迟到的时候》。这个案例独特之处在于教师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根据现场体会,及时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借助于多媒体,极力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能,让他们在“教学点”上,表达出真情实感。这告诉我们,学生的写作冲动和他的生活感受和切身生活体验相关。无论什么样的作文素材,如果学生的体验深,他都可能写得生动形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写出他们的心声。
在作文实践中,学生的层次、水平不同,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应呵护其脆弱的内心世界,不可以用他们的作文到课堂上当作“反面材料”加以嘲笑,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写作印象上,加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