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余晓勤 刘小静 曾俊伟
“家门口有产业就是好,农闲时来务工,一天能挣100多元。”潜江市积玉口镇万里镇村村民刘克秀满脸笑意。
眼下,该村吴家岭家庭农场的120亩黑皮冬瓜正值收获季,瓜藤下结满了油光发亮的大冬瓜,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装车。
“每个冬瓜20斤到40斤,亩产可达7.5吨。”农场管理员袁成富说,目前,平均每斤收购价在0.7元,每亩收入预计过万元。
“4月种的,一年可以采摘3次,采摘期持续到12月底。”袁成富说,从播种前的土地整理,到搭建供瓜藤攀爬的架子,再到成熟后的采摘,他们平均每天可提供10个到20个岗位,农忙高峰期用工需求量达上百人。
无独有偶,老新镇潭沟村的村民们也在家门口获得了增收机会。
“我们都是周边村民,在这里上班,增收、顾家两不误。”潭沟村玖艾中药材有限公司助农车间的操作台前,工人颜小梅正在打包作业。
该公司于2017年成立,依托两湖丰富的原料及老新镇本土土壤、光照优势,公司开发制作艾绒、艾条、蒸汽眼罩、艾灸贴、泡脚包等系列产品。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公司有了更充足的原料供应,农户也拓宽了增收渠道。
一箱箱艾草加工成的泡脚包被快速封袋、打包。“通过线上销售平台,泡脚包月销量已达10万袋,月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公司经理徐鹏介绍。
随着田李村、潭沟村、三合村等地助农车间相继建设,该公司已吸纳周边乡村数百人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余元。
村子里发展产业,鼓了村民的荷包;想长足发展,也要提高村子的土地利用率。
“以前的农田分散化、无序化,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高石碑镇长市村村干部杜成良表示。
2023年2月,高石碑镇引进湖北雪萝食品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广“雪里蕻—萝卜—大头菜”一年三季种植模式,推进当地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雪萝食品入驻后,先后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长市村基本农田4300亩。
“自从村里成片种植雪里蕻,我们就在这里干活。有收入还能顾家,挺好。”一组村民李仁进笑着说。
“长市村土地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亩均增收6000元。”该公司长市村雪里蕻基地负责人董元生介绍。
长市村是高石碑镇推进耕地恢复整治,带动农户增收的缩影。今年以来,高石碑镇全力做好恢复耕地工作。截至目前,农用地整治部分全部完成,新增耕地面积768亩,农用地整治已验收,每亩增收500元,带动农民增收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