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张杰
时代发展,手工弹棉被的店越来越少,但仍有人喜爱这种厚实与温暖,也有人依旧坚守着这个老行当。
松滋市纸厂河镇城址山村三组,赵成东夫妻就经营着一家棉絮作坊,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5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着一张木床、磨盘、弹弓等,门口连一块招牌都没有,顾客却一拨接一拨。
“现在外面各种填充物的被子是很多,但我还是喜欢这种天然的棉被,松、软,盖着舒服、放心。”一大早,家住五峰的胡佑学就专程赶到这里,一口气拿了10床棉被。
55岁的赵成东,20岁学艺,到如今已是有30多年经验的老弹棉匠。房间角落里那把近2米高的老式弹弓,就是他年少时拜师学艺用的。
“原来是纯手工作业,现在一般都是半手工半机械。”赵成东说,以前一天顶多做3个被絮,现在一天能做五六个,效率翻了一倍。
只见他麻利地拿出称好重量的棉花,打开弹棉花机,机器的转轴飞速运转起来。他站在机器后面,将厚实、块状的棉花微微扯开后放入进口,雪白、蓬松的棉花就从下方的出口处吐了出来,很快变成了一根“棉花棒”。
“现在羽绒被、蚕丝被,太多新花样了,很多人转了行。”赵成东感叹,但乡亲们对他们夫妻俩很信任,他要再接再厉,把棉被厂维护下去,把手工棉被做下去。
在棉花选取上,他优选松滋的“八宝棉”,早年间,这种棉花因色泽润白,纤维细长而被誉为优质棉,畅销沙市、汉口、上海、重庆等地。
“八宝的棉花与新疆棉没有很大的区别,就是绒头稍微长一点,杂质各方面少一点,它柔软些。”赵成东说。
2001年,松滋市被确定为“十五”计划期间第一批全国优质棉基地项目县市;2002年、2003年,又先后被农业农村部和湖北省纳入“棉花优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