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宋柏 通讯员 蔡先进
趁着天晴,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道滨湖村宏新渔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建筑工人们正铺设排水管道,切割、安装围板,占地6亩的育鱼苗厂初具雏形。
“在新洲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基地养殖面积从6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600亩。”负责人周益芬介绍,今年孵化鳜鱼苗800万尾,新建的育苗厂投产后,产量将继续增加。
回首过去,周益芬的养鱼之路并不顺利。之前从外地购回鱼苗,因路途遥远,品质参差不齐,鱼苗的成活率不足三成。
借着一股狠劲,周益芬日夜“泡”在鱼塘,积极参加农业培训会,钻研养鱼技术,摸索出了一套给鳜鱼“洗盐浴”的杀菌方法。
“就是把鱼苗汇聚在网箱里,均匀泼洒较高浓度的食用盐水,安全高效。”周益芬十分自豪,公司还投资了100余万元建设水质净化系统,鱼苗成活率超80%。
此外,周益芬还积极参与新品种的培育,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共同培育长势快、饵料需求低且不易发病、肉质鲜美的鳜鱼“武农一号”,2023年一经推出,便获得市场好评。
“半个月捞一次鳜鱼,每次可以捞1万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每斤26元,夏季行情更好。”员工余中立身着下水裤,手持渔网在塘内一起一落,10余条鳜鱼落入网中,体长22厘米至25厘米不等。
“除了鳜鱼,我们还育有草鱼、鲫鱼、白鲢、花鲢等鱼种,成鱼常年销往浙江、黑龙江、湖南等地,综合年产值超3000万元,早已成为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周益芬说。
成为养鱼专家后,周益芬经常指导周边60余户村民养殖鳜鱼,帮销帮运。村民刘雪纯常年养殖“四大家鱼”,经周益芬点拨,每亩鱼塘增收超1000元。余中立在基地务工三年,抽水、喂养、拉网样样在行,每年增收6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