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道汪集村的汪周利家庭农场内,土鸡三五成群在树下觅食。鸡龄达到420天的老母鸡,将由汪集街汤食产业协会统一收购。
讲究选材烹法,才能煨出汤中精品。汪集鸡汤主料为当地散养土鸡,水源取自18米深井。熬汤前,将鸡肉翻炒至金黄油亮,放入特制瓦罐小火慢炖,炖出的鸡汤味鲜肉嫩,被誉为“楚天第一汤”。
1983年,新洲农妇吴冬秀在街边搭棚煨汤,飘出汪集鸡汤“首香”。此后,越来越多的汪集人做起了汤食生意。
2024年11月,“汪集汤”首次走出国门,参加中国农产品中东地区供采对接。汪集汤业食品有限公司与中东有关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拟在中东地区设立生产基地,将“汪集汤”推向海外市场。
如今,瓦罐鸡汤升级为易拉罐鸡汤。相关企业还在精深加工和电商销售上下功夫,将汪集鸡汤销往全国各地,每年线上销售超200万单。
汪集汤食一条街上,土鸡汤、老鸭汤、鱼面汤等系列易拉罐产品应有尽有。目前,新洲全区发展规模罐装生产企业7家,年产汤食1000万罐,产值达5亿元。
今年8月,总投资2.3亿元的汪集汤食文化产业园开工建设,助力汤食产业向工业化生产转变。园区建成后,汪集汤食年产量可达3000万罐以上,年产值有望达到15亿元,将带动2万土鸡养殖户和个体工商户加入汤食产业链,共闯大市场。
(记者 宋柏 通讯员 邰生鹏 叶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