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郭崇乐、通讯员成丽平、余舟)“‘京山桥米’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品牌价值达到414.84亿元。”京山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鲁雷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25年,将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育规模特色优质农业。积极融入“江汉大米”省域公用品牌,打好“京山桥米”地域优质品牌,力争品牌价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9.3万亩以上,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62万亩、产量13亿斤以上。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年出栏生猪95万头、家禽出笼1436万羽、禽蛋产量5.7万吨、水产品产量9.5万吨以上。加大储备粮管理力度,确保7500吨县级储备粮和300吨县级成品粮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发展特色优质农业。发挥桥米原产地优势,强化“七个支撑”,建设南方绿色稻米生产加工基地。深度对接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加大招引力度,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以上,引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以上,确保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35亿元以上。建设桥米产业供应链,组建桥米产业联盟,桥米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加工能力达到110万吨,力争“京山桥米”未来三年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建设家禽产业供应链,整合规模养殖场、饲料生产企业、蛋商,精准供需对接,禽蛋综合产值突破80亿元。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清洁家园”,新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30个,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组建、运营乡村合作公司24家,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提升到78%。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本级衔接资金不低于6000万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