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寒风习习。武穴鑫马生态鳗鲡智慧产业园养殖基地,肥美的鳗鱼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阵阵水花,形成一幅“鱼跃人欢”的生动景象。
这是福建天马集团在黄冈投资兴建的五家养殖公司中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家。“五家基地总面积1441.47亩,年产鳗鱼4000吨。按目前国际行情,年产值近10亿元。”湖北天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秀芳满脸笑意。
鳗鱼素有“海底软黄金”“水中人参”等美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市场价值高。与高利润相对应的是,鳗鱼养殖的高门槛。首先是鱼苗稀缺,鳗鲡的人工繁殖技术仍为世界性难题,目前苗种仍完全依赖于天然水域的捕捞;其次是对水质要求高,养殖基地要求靠近干净的流动水源并远离居住地,一般工厂化养殖场投入规模在亿元以上;最后是对饲料要求高,鳗鱼养殖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每吨价格在1.5万元以上。
2021年6月,黄冈市特色淡水产品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浠水一家鳗鱼养殖基地亩产效益超10万元,远高于亩产1万元的精养池塘养殖效益,决定将鳗鱼作为全市特色淡水产品主攻方向,并主动对接国内鳗鱼养殖龙头企业。
截至2024年,全市鳗鱼养殖企业16家,面积4116亩,三年间养殖面积增长近十倍。同时,全市鳗鱼产量突破1.2万吨,占全省80%以上,居湖北第一、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福建和江西。
“要让鳗鱼从黄冈上飞机、出国门。”黄冈市委书记李军杰结合黄冈实际,提出新的发展方向。
2024年11月1日,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赶赴福建与天马科技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天马科技集团董事长陈庆堂表示,将黄冈地区的养殖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一倍,届时在黄冈总投资将达到20亿元。同时,新建一家烤鳗加工厂,并积极对接花湖机场,让活鳗直接上飞机出口。
鳗鱼上飞机的底气,来自于黄冈主城区与亚洲第一座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直线距离仅7.5公里。2023年12月,黄冈市政府与顺丰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合作运营黄冈市临空经济区花湖机场城市货站。该货站集收运、预安检、报关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当天发货、当天报关、当天上飞机。
此前,黄冈鳗鱼都是运往福建加工、上海出关。如今,鳗鱼到达黄冈临空经济区城市货站,当天完成系列手续后,15分钟可抵达鄂州花湖机场,并搭乘当天的航班可以飞向世界各地,从花湖机场直飞鳗鱼主要出口地日本大阪全程仅3个小时。这意味着,黄冈境内、甚至是江西等周边地区的鳗鱼通过花湖机场城市货站可实现“当日达全球”,在提高鳗鱼存活率的同时还可极大降低鳗鱼出口成本。(记者 吕博林 通讯员 明天娇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