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郧西

薯粉千年绕舌尖

寒冬时节,郧西县城关镇小河村的房前屋后,一排排传统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馥郁飘香。

小河村村民李世军带着6名工人,将成团的红薯粉装进漏瓢,均匀敲打漏瓢,粉条漏入热锅中烫熟后被迅速捞进冷水池里“冷静”,经过一段“冰火之旅”后,粉条愈发紧实、劲道、爽滑。

在郧西,曾有“红薯半年粮”之说。据传,早在宋代,郧西便有制作手工红薯粉条的传统,流传至今。每到冬季,郧西红薯粉条是家家户户饭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也是年货清单上的必备品。

“我做手工粉条已经30多年,像这种端瓢漏粉的手艺人越来越少。”李世军坚持用传统方法手工加工红薯粉条,不添加任何色素、食品添加剂,口感、品质独具一格。他每年制作红薯粉条1万多斤,收入在15万元左右。

小河村党支部书记申浩介绍,全村每年加工红薯粉条3万余斤,产值50余万元。

小小粉条是传承,也是致富良方,成为全县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羊尾镇付家沟村年生产粉条10余万斤,远销北京、武汉、西安等地,产值150余万元。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红薯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种植红薯4.5万亩。(记者 雷楠 通讯员 邹景根 高玲 纪德涛)

--> 2025-01-11 郧西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02006.html 1 薯粉千年绕舌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