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李晓军 赵佳慧
1月30日,正月初二,枣阳市文化馆新馆张灯结彩、人声鼎沸,“思政小院大家讲”春节非遗专场热闹上演。
在木梭往来、剪刀翻飞、面团塑形中,百姓宣讲员郭竞可向数百位市民细数本地文化珍宝:“枣阳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7项、市级23项……”
在枣阳,像郭竞可这样的百姓宣讲员屡见不鲜。该市依托“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先进典型代表宣讲队等,组织各团体百姓宣讲员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把官方话变为家常话,把普通话译成地方方言,深入开展“思政小院大家讲”活动。
“房前屋后美,真心满笑容……”不久前,枣阳市兴隆镇星火小区广场,由兴隆镇工作人员和村民同台表演的小品《我要搬家》赢得阵阵掌声。
村民周明元竖起大拇指,“没想到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编成节目演出。现在村里环境好,路面刷得又黑又亮,气派得很!”
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说到乡镇道路升级改造,从乡村振兴讲到村里苗木产业发展,身边人、身边事,一系列深入浅出的宣讲让村民心里豁然开朗。
宣讲的不止政策、举措和变化,还有新理念、新技术。
在枣阳桃子种植第一大镇新市镇,返乡创业大学生苗国存当上百姓宣讲员,为乡亲们传授新品种黄桃种植新模式。
“把课堂搬进果园,让大家都能更清晰、更直观地掌握新技术,很受欢迎。”依托“科研院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管理模式,苗国存已带动农户1100多户,发展黄桃面积4.5万多亩,促进全市黄桃产业转型升级。
联动多方力量,联系实际实情,汇聚强大合力。截至目前,枣阳开展“思政小院大家讲”活动6000余场,受众达30万余人次。枣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望少辉表示,今后将坚持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宣讲工作中来,打造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整合各类平台统筹利用,让各种群体拿话筒、站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