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宋柏 通讯员 徐峥 吴思 舒春松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道石堤河村的曾向朋家庭农场,85后“新农人”曾向朋,参加完湖北省国家级农业经理人培训班,就着手准备与饲料厂、药品厂、农科院的合作洽谈。
2004年,曾向朋从部队退役。回乡后,他尝试养鱼、养羊。但由于缺乏技术经验,承包的鱼塘全部翻塘,170多只羊因病害只剩20多只。
“一定要把养殖技术学好。”曾向朋暗下决心,只身奔赴乌鲁木齐的培训基地。每天天一亮,他便到羊舍打扫,备好饲料,认真学习技术员的操作。近15万字的学习笔记上,写满了他对于喂养方法、病害防治的心得。
踏上农场鱼塘上的浮桥,曾向朋打开投饵机,投放饲料。池塘内的蓝色圆球,是新近购入的智能养鱼设备。与智慧渔业程序连通,无论身处何方,只需拿起手机,就可实时掌握鱼塘的酸碱度、含氧量等数据,还能远程为鱼塘增氧。
“有了高科技,鱼塘平均亩产从2500斤增至3500斤。”曾向朋介绍,传统养殖方法是在池塘旁搭建饲料台,一起风,饲料会被刮到岸边。设计水上浮桥,在桥的末端设置饲料台和增氧机,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拥抱科技,曾向朋还改造了羊圈,让羊群与地面土壤的距离保持在一米以上,减少细菌影响;引进生长周期短、病害少、环境适应力强的努比亚羊、大马士革羊与本地黑山羊育种。改良后的黑山羊,抗病能力显著提升,保持良好肉质同时成熟速度加快近3个月。
“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我获得了现在的成绩,也想帮助其他农户少走弯路,一同致富。”曾向朋说。
旧街养殖户老杨,养殖黄颡鱼5年,因技术问题连年亏损。经曾向朋指导,仅一年,收益增至37万元。曾向朋还号召农户发展绿色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带动农场周边50余户农民加入养殖行业,增收致富。
如今,农场在新洲区拥有7个鱼塘,共计66亩,养殖黄颡鱼、大白刁、鲈鱼等特种淡水鱼,建有1个羊舍、1个鸵鸟舍,饲养土猪、土鸡、土鸭等家畜,还开辟了垂钓、蒙古包租赁等业务。去年,家庭农场养鱼盈利20万元,养羊盈利近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