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2日

作文教学应凸显生活性

钟祥市承天小学 王松

谈及作文教学,不少老师都会有同感——学生缺乏写作素材,下笔艰难,语言干瘪,内容空洞,文章不出彩。有人这样总结:写出来的文章“借”的多,属于自己真实表达的少;空洞的内容多,实在的内容少;无病呻吟的多,真情流露的少。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一定要在凸显生活性上做文章,以生活性为突破口切实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很多老师爱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教作文,到了上作文课的时候忙着让学生收集素材,素材的收集也常常停留在教室里。模式化的教学方式调动不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关门造车式的素材收集方法,导致素材的量少得可怜,而且不能反映每个学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的情感无法产生共鸣。笔者认为,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与本单元作文教学相关的素材,并通过课前十分钟等时间检查学生收集的素材的质量,进行点拨,教学生去糟粕留精华,掌握收集素材的方向,明确收集素材的方向。收集的素材质量高了,学生写起作文来,下笔会很快,质量也就有了保障。

引导学生记录生活。学生记录生活的最好方式是写日记或周记,每周五,教师可以安排一课时专门剖析几篇范文和存在问题的日记,让学生借鉴好方法,避免出现已经出现的问题。评析后,教师布置学生写日记或周记,不限定周篇数,让学生有感而发。在批阅学生日记或周记的时候,可以通过纸条留言的方式对学生日记中的亮点进行总结,不能吝惜赞美之词。一张小小的留言条,可能会让一个厌恶作文的学生产生爱好写作的兴趣,甚至产生“蝴蝶效应”。

引导家长带孩子走进生活。如果用开放式、延展式作文教学的理念来研究作文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时机引导家长做作文教学的帮手,不但加强了家校联系,也会促使家长更加关心孩子成长。让家长做帮手,让家长多创造一些和孩子一起外出游玩、旅游或是走亲访友的机会,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具体的人、事、物、景,并按照老师的平时的要求多留意一下、多感受一下、多记录一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看的、听的、想的多了,作文的素材也就丰富了,真情实感也就有了。

引导师生同题竞赛。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常言道“身教重于言传。”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搜寻素材,写出鲜活的带有生活气息的好文章,自己也要经常写下水文,做好示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校可以把语文教师写下水文作为一条规定,要求教师逢作文教学写下水文,并及时收集和评比。

语文教研组可以牵头开展同题材师生作文竞赛活动,要求师生单元教学开始前就搜集素材,到作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一起现场写作、誊正,然后由教研组组织师生代表评选出优秀作文,进行专题展览,组织学生进行品评。教师同场竞技会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去生活中收集素材,构思文章,写出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好文章。

--> 2025-02-22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05821.html 1 作文教学应凸显生活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