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江车 通讯员 万丹
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村民朱诗宝站在自家农家乐门口,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脸上满是笑意。
“以前种粮食、种烟,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开了民宿,一年能增收5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刘儒甫的民宿开在村头,每到旅游旺季,房间总是爆满。
青堡村是高山偏远村落,2020年前仅有一条县道与外界相连,如今却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青堡村的蜕变,是龙凤镇村集体经济腾飞的缩影。
2018年,青堡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2024年却增收约40万元。这一转变得益于龙凤镇推广的“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2023年,全镇18个村集体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初加工率达80%以上。
抹茶引财源 村民笑开颜
在龙马村,恩施州龙马新果实业有限公司的恒温储茶仓库里,抹茶的清香扑鼻而来。公司负责人凌勃捧起一把抹茶粉,粉质细腻,香气四溢。
“前两天刚运了11吨抹茶原料到浙江绍兴,春节期间订单不断。”凌勃介绍,公司现有3000亩抹茶种植基地,去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村民张大爷是抹茶种植的受益者之一。“以前种玉米,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抹茶,一亩地能赚4000多元,日子轻松多了。”张大爷笑着说。
龙马村党支部书记吉尚兵介绍,新果实业每年从村里收购80万元抹茶鲜叶,还给村集体分红4万多元。去年,龙马村集体经济收入超88万元。
甜柿出佳酿 次果变“黄金”
在古场坝村,村党支部书记胡环志打开一坛甜柿酒,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以前卖相不好的甜柿只能低价贱卖,现在加工成甜柿酒,一斤能卖50元。”他笑着说。
古场坝村的甜柿产业也曾遭遇困境。2022年,甜柿叶子起斑,严重影响卖相。中科院武汉分院驻村第一书记李昭利用单位资源联系专家,诊断出叶斑病,经过治疗,甜柿品相极大改善,当年产量突破6万多斤,销售额10多万元。
如今,古场坝村发展甜柿、生猪和高山土鸡养殖等产业,去年村集体总收入达52万元。
硒土生金路 就业家门口
在二坡村,66岁的黄长翠正在野油菜种植基地忙碌。“出门200多米就能上班,按小时发工资,每小时10块钱。”黄长翠笑着说。
二坡村利用富硒资源,种植堇叶碎米荠,并发展菜籽油、淀粉加工等产业,去年增收2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李正地还玩起了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特色农产品。“去年11月,300多名学生来我们这里开展研学活动,研学基地将成为今年重点发展项目。”
产业发展,不仅富了村民的荷包,还提升了生活质量。龙凤镇家家户户正享受着乡村振兴的硕果,日子满是奔头,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