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殷珂
3月2日,大冶市金牛镇胡铁村,村民袁伟涛的简易大棚内,羊肚菌密密麻麻地挤作一团。
去年,湖北大学开展羊肚菌等稀有贵重菌类生产研究实践,需要研学基地。经过协商,学校和村委会达成合作协议,将基地建在胡铁村,由张春云教授带领学生进行技术支持,5亩实践基地大棚投资和日常管理由袁伟涛负责。
基地的建设,采取的是尽量降低成本的稻菌轮作、简易大棚、一条龙生产模式。大棚建在晚稻收割之后的稻田里,羊肚菌收获以后,不影响接下来稻子的正常栽种。菌种由高校方提供,从制种到菌包制作、从养料保障到鲜品烘干再到产品的销售,由高校方全程提供技术支持。
袁伟涛投身羊肚菌种植,是黄石市蓬勃发展羊肚菌产业的生动缩影。3年前,羊肚菌在黄石还是个稀罕物。
2022年,黄石市引进羊肚菌种植技术,首批在阳新县黄颡口镇试点种植8亩。“初期因气候差异、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出菇率不足30%,亩产仅200余斤。”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军回忆,为突破瓶颈,他们立即成立技术专家工作组,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指导,改良菌种配方,推广“小拱棚+遮阳网”设施栽培模式,并建立土壤温湿度智能监测系统。2023年,试点亩产跃升至600斤,点燃了农户们的种植热情。
随着技术成熟,黄石市将羊肚菌列为重点产业,组建“专家+农技员+示范户”服务团队。今年,全市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至300余亩、亩产高达1000余斤,种植户30余户。
“现在种菌像流水线一样科学,种出来的羊肚菌品质非常好,很受市场欢迎。”黄颡口镇湖北申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当前鲜菇亩均收益超3万元,是传统农作物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