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市陈店镇,湖北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款款产品走下流水线,远销三大洲。
然而,2022年,手握74项专利的丽源科技遭遇现金流断裂危机,其突破性技术“无盐染色工艺”正值关键验证期。“研发团队工资快发不出了,但放弃就意味着三年心血白费。”董事长刘卫斌眉头紧锁。
松滋农商行打破传统抵押贷款模式,以研发投入和专利价值为核心指标,给予5000万元综合授信。半年后,这项技术攻克难关,产品获国际环保认证,年产值冲至9.26亿元。
在松滋,农商行“科创贷”正撬动科技产业升级。
联合科技局首创“专利价值动态评估模型”,松滋农商行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授信“硬通货”。通过政银共绘“科创地图”,5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获贷2.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5%,11家“小巨人”企业挺进国家级赛道。
“金融是新质生产力的‘光合作用’,把政策阳光与技术养分转化为产业果实。”在支持“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实践中,松滋农商行党委书记刘熙有了新体悟。(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张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