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陶港镇陶港村张谷才新屋湾沿筠山脚下,种粮大户贾建成驾驶旋耕玉米播种机,在坡地上来回作业。
这里60多亩边角坡地,曾因“种一季、收半季”而荒废多年。如今,在贾建成的机械化开垦下,焕发新生。
“此前,杂草疯长速度远超人工清理,刚种下的作物很快就被荒草淹没,加之鸟害频发,一年到头辛勤劳作,收获却寥寥无几。村民们无奈地戏称此处为‘鸟雀粮仓’。”陶港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徐维国回忆。
村民们也曾尝试过传统作业方式挽救这片土地,但村里青壮年多外出务工,老人们无力应对复杂地形与繁重工作量,收效甚微。
徐维国心里清楚,唯有机械化作业才有转机。他四处寻觅合适的种粮大户,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贾建成身上。他向贾建成描绘着机械化作业在这片土地上的广阔前景,分析使用机械开垦相较于人工的巨大优势。在徐维国的极力劝说与热忱邀请下,贾建成以“前三年免流转金”的流转方式,接手了这些边角地。
“若采用人工开荒,一亩地需10余名工人。使用机械作业,半天便能完成,且能同步修出农机通道。”贾建成说。
在机械化力量推动下,贾建成向边角地要粮成效显著。目前,全镇200多亩可复垦的边角地已全部完成复垦复耕。
(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倪胜林 明廷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