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家门口解纠纷

——十堰茅箭区“三联共治”让矛盾不出社区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董园园 通讯员 戢子轩 刘润佳

“要不是民警和‘五老’调解员帮忙,我们这个家可能就散了。”说起去年7月的那场家庭纠纷,十堰市茅箭区的张女士至今充满感激。当时她和丈夫双双失业在家,因生活琐事发生争执,甚至动了手。社区民警姚武得知后,立即带着“五老”调解员上门,不仅化解矛盾,还帮夫妻俩找到工作。

这是十堰市公安局茅箭区分局创新“三联共治”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警地联接、警格联动、警民联调”的工作模式,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辖区”的目标。2024年以来,全区警情数、民生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7%和29%。

“五老”调解有温度

在朝阳路派出所辖区,“五老”调解队可谓声名远扬,深受群众欢迎。这些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长期扎根社区,对社区里的家长里短、邻里关系了如指掌。他们说话有理有据、入情入理,居民们打心眼里信任他们,愿意听他们调解。

“以前我们小区三天两头吵架,邻里关系紧张得很,现在和谐多了。”居民李先生感慨。去年,小区内一户人家装修,施工噪音大、时间长,严重影响了隔壁邻居的正常生活,双方为此产生了激烈冲突。“五老”调解队得知后,迅速介入。老党员凭借党性修养,耐心劝解双方要相互体谅;老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引导双方理性沟通;老律师从法律角度阐明各自的权益与责任;老警察凭借多年处理纠纷的经验,把控调解节奏;老书记则发挥协调各方的能力,最终成功化解这起因装修引发的邻里纠纷。

经过调解,不仅解决问题,还让两家人冰释前嫌,成为朋友,小区的氛围也愈发和谐融洽。

市场里的“调解快车”

“2小时就要回了拖欠的货款。”商户张先生对佰昌市场的调解速度赞不绝口。东城开发区派出所在市场设立调解委员会,专门应对市场内频繁出现的各类纠纷。当纠纷发生时,商户们可以通过视频连线专业律师,获得及时、专业的法律指导。在调解委员会高效运作下,许多纠纷最快当天就能得到圆满解决。

茅箭区还建立了“一站式”纠纷平台,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协作。群众遇到纠纷,只需走进这个平台,就能解决所有相关问题,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解决所有事”。

今年以来,该平台已快速调解市场纠纷150余起,有力维护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民警就在身边

“我们要求民警真正走进群众家里。” 武当路派出所副所长谢琨坚定地说。全区推行“格格有警”工作法,民警每天到社区走访,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困难诉求。对于小矛盾,民警当场凭借专业素养和沟通技巧化解;遇到大问题,则及时上报,联合各方力量共同解决。

上月初,人民路派出所接到一起情感纠纷报警。民警接到警情后,迅速响应,立即启动“三联共治”机制。驻所律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从法律层面为当事人分析利害关系;社区干部积极配合,持续跟进后续情况,进行情感疏导和安抚工作。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成功化解这起情感纠纷,让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现在有问题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方便又安心。”社区居民王阿姨满意地说。

在东城开发区,每个社区都建立了警民联系群,居民们随时随地可以找民警反映问题。民警时刻关注群内动态,及时回应居民诉求。今年以来,通过微信群收集并解决的矛盾纠纷就有200多件。

茅箭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源头排查、精准化解、跟踪管控、系统治理”的全链条工作机制,真正实现矛盾就地化解。如今在茅箭区,从夫妻吵架这类家庭琐事,到欠薪纠纷等民生大事,都能在社区得到妥善解决。“三联共治”机制不仅成功化解矛盾,也让辖区居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 2025-04-12 ——十堰茅箭区“三联共治”让矛盾不出社区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11264.html 1 家门口解纠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