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郭崇乐 通讯员 沈艳兵 王忠
4月春来暖,一大早,沙洋县后港镇鱼塘边,养殖户们纷纷开始了一天的巡塘工作。
“养殖户巡塘时主要观察鱼群是否出现浮头、翻塘等现象,查看鱼群进食情况等,确保鱼儿健康。”沙洋县后港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熊天林介绍,一个养殖户最少能够管理30亩池塘。
后港镇是有名的水产大镇,发展渔业有着先天优势,湖北第三大湖泊长湖60%位于沙洋县内,其中大部分流经后港。全镇水产放养面积5.1万亩,精养面积3.6万亩左右,水产产量5.31万吨,共有3500户农户从事水产养殖,2024年水产养殖业产值10亿元。
然而,连续三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单产提高,市场效益出现连续下滑,曾经养殖户最高时收入能达到每亩5000元,如今只有2000元左右。面对这种境况,后港镇正在积极调整养殖结构,探索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四大家鱼降三成 池塘收益翻倍涨
打开手机、点击屏幕,查看水中氧气浓度、为增氧设备设置定时开关……鱼苗投放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湖北荆乔水产有限公司的养殖户们早已开始了对鱼群的周期性管理。
荆乔公司是后港镇镇办企业,位于港口村和松林村交界处,核心养殖面积6000亩,分别承包给了当地150户养殖户。2024年,公司水产养殖业年产值1.2亿元,带动农户获得1200万元纯收入。
“我们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在所有养殖鱼类中占比超过80%,技术非常成熟。”荆乔公司党支部书记饶进洪坦言,曾经的优势面,如今却带来了一些麻烦。
“荆乔是后港水产发展的一个缩影。后港的水产品主要销往成都、重庆、西安、北京、上海等地,但是其中90%以上的水产品为四大家鱼。”熊天林介绍,在养殖面积和产量已经很难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四大家鱼占比降至60%—70%,提高包括鳜鱼、甲鱼、小龙虾等在内的名特优水产比重,同时进行深加工,最终让收益翻倍涨。
去年,在镇政府支持下,沙洋县鸿景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与农户签订了200亩大白刁专养鱼池,以6.5元的保护价收购后,对鲜鱼进行宰杀、分割,通过晾晒、包装,在抖音、淘宝等线上平台销售,去年分割鲜鱼500吨,市场上供不应求,今年有望突破2000吨。
沙洋县后港镇漠颜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养殖四大家鱼外,还通过专养和套养两种模式,养殖甲鱼和乌龟,并制作乌龟壳销往外地,成为中药原材料俏销品。去年,宰杀和加工乌龟超300万斤。
“我们去年总共养殖3万斤甲鱼和25万斤乌龟,总产量占水产品的40%,但是产值却占了80%以上。”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效益高,愿意养殖的人就多,目前已经带动东岳村发展养殖乌龟和甲鱼面积超600亩。
四季养虾破周期 饿瘦鱼身养肥账
在后港镇贯头村,许多村民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改为池塘,养殖黑斑蛙。
“我们在黑斑蛙养殖方面的成功,带动本村和周边许多村民跟风养殖。”沙洋县后港镇华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贞云介绍,合作社共流转120亩地养殖黑斑蛙,去年产出20万斤。
王贞云的成功给了后港镇向名特优转型的信心,但所面临的难度仍不能忽视。华云水产养殖黑斑蛙,去年纯利润达到120万元,然而最初的投入就有300万元。除了前期投入大以外,名特优水产养殖还有技术要求高、市场风险大、病害防控难度大、品种抗逆性不足等难题。2023年,后港镇就因高温导致部分长湖银针鱼养殖户损失率超40%。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技术方面,为名特优水产养殖搭建全方位支撑体系,着力推动科技兴渔,为后港渔业注入更多活力。”后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湖北蟹尚凰水产品有限公司与沙洋县泽泰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因水结缘,落户后港发展水产养殖,在新形势下,不约而同地投入“四季养虾”行列。
“‘四季养虾’模式的成功,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淡季养殖出来的小龙虾售价能高出旺季好几倍。”泽泰合作社负责人黄文立面露喜色,以前光靠露天虾塘,一亩田收益7000元,发展新模式后,亩均纯收益过万元,一季的收益比过去全年的还高。
“四季养虾”模式通过不断优化大棚养殖技术,提高效益,目前在沙洋县已经得到一定推广。而后港设施渔业的新星,不得不提荆乔公司正在努力发展的圆桶加吊水养殖模式。
“圆桶养殖的优势是占地面积小,可以有效提高单产,能够有效利用水质循环过滤系统,达到环保的目的。”饶进洪介绍,吊水养殖则是指将在自然水域或池塘中养殖达到一定规格的水产品,放入特定的吊水池或吊水网箱等设施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暂养,让其排出体内的杂质、减少腥味,从而改善肉质和口感的一种养殖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在鱼售卖前,逐渐减少饲料投喂量,让鱼在饥饿状态下消耗体内的脂肪和杂质,让鱼瘦身。”后港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李海翔一语中的。
今年,在后港镇的推动下,荆乔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何绪刚合作,划出20亩地,投入230万元尝试新模式,预计产值180万元—200万元。在未来十年内,每年追加简单投入即可持续保持高产值。
“目前水产亩产在2万元左右,这一模式直接提高4.5倍,亩产达到9万元。”饶进洪大胆推测,一旦成功,将这一模式复制下去,推广给其他的养殖户,在水产养殖业也将会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