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因班子涣散、发展滞后,兴山县南阳镇营盘村被贴上“后进村”标签。
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7万元,同比增长43.36%;柑橘年产量达2000万斤,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
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振兴密码?
2018年,营盘村班子“软、弱、散”,村民对发展失去信心。
转机始于一次刀刃向内的改革:镇党委连续三年动态调整村两委班子,选拔3名“80后”致富能手进入,干部平均年龄下降7岁,大专学历占比提升40%。
“过去开会没人说话,现在大家抢着出主意!”村党支部书记魏小勇感慨。他曾被选派到广东、重庆学习电商运营,回村后带头推动柑橘触网销售。村两委创新“导师帮带制”,干部们从“政策宣讲员”变成“田间指导员”,仅用一年便建成百亩樱桃李基地。
面对土地抛荒与产业困局,该村盘活资产:6亩撂荒地变身精品柑橘园,“春赏花海、秋收金果”立体农业变为现实;70亩柑橘园通过公开竞标实现租金翻倍;15亩工程弃渣填沟建起集柑橘销售、物流于一体的综合节点;乡贤投资改造16亩荒废果园,带动50户发展精品果园。村里还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营模式,287户农民变股东享红利,户均年增收3000元。
产业发展了,治理水平也得同步跟上。
营盘村将7个村民小组划为17个院落,大事小情通过“湾组夜话会”商议。如今,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村头巷尾,村民在“文明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当前,村里正联合周边3个村打造跨区域产业联盟,让“强村之路”越走越宽。(记者 梅雯倩 通讯员 刘文君)